地處西北腹地,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裏的寧夏夾在內蒙古、甘肅、陜西三省之間,實在不起眼。
這是我第二次來寧夏,我仍然像第壹次見面壹樣充滿喜悅。第壹站是銀川,它是寧夏的省會城市,也是贏得我青睞的西北城市。
銀川是壹座歷史悠久的著名城市。早在3至4萬年前,水洞溝遺址就有人類繁衍的痕跡。
我必須感受生而為人的堅韌。無論我身處什麽時代和環境,我都在努力創造壹個屬於他們的世界。
對於癡迷西夏國歷史的我來說,當時的興慶府銀川作為西夏王朝的都城,頗具神秘色彩。
要快速了解壹個地方,用腳測量是好的,但畢竟太花時間了。而花大部分時間,去當地博物館壹探究竟,卻能看到更多的結果。
作為寧夏兩座國家壹級博物館之壹,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遊客,寧夏博物館都值得花點時間和精力去參觀。
現在的省博物館是金鳳區的新館。作為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獻禮,寧夏博物館繼往開來,以嶄新的面貌書寫新的歷史。
自2008年新館正式開館以來,它已成為銀川不容錯過的景點。
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總數5萬余件,其中國家壹級文物150余件,價值巨大。
還沒進館,寧夏博物館宏偉的造型壹下子就吸引了我。方形的結構和“回”字形的精美設計都透露出建設者的誠意和用心。
參觀博物館前,記得提前在網上預約。經過簡單的登記流程和體溫測量後,即可入場。
博物館共有三層,每層都有不同的主題展覽。
參觀博物館是壹項極其主觀的活動,妳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重點參觀哪些展廳或展品。
畢竟什麽都做是不現實的。
此外,您還可以關註壹個獨特的本地屬性。例如,當我談到寧夏時,我首先會想到西夏,然後我會想到承載中西交流的古代絲綢之路。
作為北朝至隋唐絲綢之路的重鎮,中西貿易不容忽視。
館內還有壹個獨立展廳,展示考古發掘的壹些有關絲綢之路的文物。
從壹些出土的陶俑之類的人物也可以看出,當時人員往來頻繁,因為有不同的種族,他們的形狀各異,栩栩如生。
在深思古人的精心制作的同時,我也感嘆這些小物件穿越歷史,打破時空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武士俑和天王俑等雕像也非常生動,表情各異。我記得我在壹個博物館參觀類似的陶俑時,我只是看到了壹個獨特的表情包比賽,非常有趣。
記得留意妳看過的陶俑的表情。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早些年,著名導演金鐵木曾執導過壹部關於西夏的紀錄片《神秘西夏》。劇集不多,只有十集,但內容包羅萬象,極其精彩。
在這裏,我也想安利壹下這部紀錄片。我建議在妳去寧夏之前,妳可以了解壹下在這片土地上誕生的壹個神秘王國,妳肯定會有很多收獲。
博物館裏還有壹個關於西夏的專題展廳,這是我感興趣的壹部分。
城下有壹尊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騎馬殺敵的雕像,這開啟了189年的歷史,但不為許多人所知。
博物館有壹件鎮館之寶,出土於西夏王陵,也有“西夏第壹牛”的美譽,就是具有國寶地位的鎏金銅牛。
鍍金技術是壹種極其古老的工藝,它將金和汞混合在壹起,均勻地塗在金屬制品(如銅)的表面。然後通過加熱的方式,汞被蒸發掉,剩下的金會緊緊地附著在金屬表面。
乍壹看,這種鍍金工藝與現代簡單得多的鍍金工藝非常相似。
其實差不多,只不過電鍍技術只有百年歷史。在古人看來,在沒有掌握這種技術的情況下,還能想到這樣迂回但實用的方法,真是了不起。
燙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博物館裏的鎏金銅牛,雖然表面黃金早已脫落,但也能壹窺當年工匠的高超技藝。畢竟,汞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有毒元素的侵害。
除了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外,從出土的鐵劍等鐵器來看,西夏還有相當成熟的鑄鐵技術。
從壹些記錄中,我可以想象這是壹個什麽樣的國家。
除了壹些關於西夏的展品外,西夏的文字也很有趣。
西夏文字和漢字壹樣,都是方塊字,但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重新創造的。在展廳裏,有壹個關於西夏結構的例子,可以使人意識到。
然而,普通人不可能說出原因。畢竟,這麽多人不可能只看壹個博物館就研究這種字體並了解其奧秘。
然而,我可以和妳分享壹點性。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西夏文和漢字最明顯的區別在於漢字的筆畫參差不齊,而西夏文整體上更加整齊統壹,使其更加飽滿壯美。
漢字和西夏文字都是中華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讓我告訴妳壹個小秘密。西夏有自己的字典。我相信有些讀者會對這方面非常感興趣,所以自己檢查壹下。
西夏國遺留下來的建築基本上都變成了塵土或土堆遺址。那個時代的想象只能通過壹些遺跡來推斷。
chρkiss最初是房屋主屋脊兩段上的裝飾品。它被單獨取下,放在陳列櫃裏,這樣可以近距離觀看。不得不說龍頭魚魚身的造型真的很酷。
連裝飾品都這麽大,可以想象當年的宮殿有多宏偉。
我偶然發現了壹條展示古代壁畫的觀光走廊,仿佛置身於時光隧道中,進行著壹場古今對話。壹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如果妳恰好在銀川休息,不要那麽擔心,為自己安排壹次至少半天的博物館之旅。別的不說,古物已經沈寂了幾千年。
花絮:博物館旁邊有兩座極具辨識度的建築,分別是寧夏圖書館和寧夏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