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運永榮
“韻”興起的時代,是書法史上文人異軍突起、成為主角的時代。“韻”的興起是書法從工匠技術向文化藝術的轉變,書法開始註重人文精神的體現和弘揚,而最合適的載體就是行書和草書。
行書和草書不同於講究“法”的書和講究“意”的草。它有最豐富的微妙變化。據說《袁波帖》的晉韻風格是前所未有的,而《孔子鐘帖》和《鴨頭丸帖》則是“韻”的典範。
金人尚雲
韻、神韻、神韻,大部分指的是二王創作的行書。行書具有最中性的美和從容不迫的氣度,這種中性的美可以更好地體現在作品的魅力和外觀上。
舉世聞名的《蘭亭序》給人以這種平靜的感覺。只要說到《蘭亭集序》,就要說壹個生動的句子,很好說。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作真正贏得了這個詞?《蘭亭集序》不僅平靜祥和,而且像山和流水壹樣,如琴瑟和鳴,也被稱為金人之韻。
書法之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包含了很多含義:壹個人的學識、修養、人生閱歷,甚至是壹個人的胸懷和氣度。
押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儒家思想和佛教哲學可能與書法中的押韻不謀而合。另壹方面,唐峰相對清晰。
馮唐古法
唐太宗至唐玄宗初期,國力強盛,疆域擴大,四方來朝,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文藝在汪洋中進入了偉大、博大、恣意的新境界,有法度、有標準,有激情、有浪漫、有變化,名家、名人輩出。其中,書法藝術正式建立了唐朝,並與王羲之和王獻之的“二王”法度同構,建立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兩種不同風格。唐法的最終定型是顏真卿創造的“顏體”。
金雲、唐發和宋軼
金允和宋軼比主觀感受更重要;唐的方法更傾向於客觀的藝術技巧。
金韻的代表王羲之和宋軼的代表黃庭堅應該說是比較接近的。現代人說黃庭堅反叛魏晉風度和晉韻的依據是什麽?
最重要的是,在主觀* * *上,宋軼和黃庭堅突破了魏晉人重雅輕逸的時代色彩,更多地註入了宋代文人豪放不羈的個性。魏晉更傾向於自然流露,宋人的“誌”在主觀上更熱衷於追求抒情性。黃庭堅的《傲慢》是宋軼主觀抒情追求最成功的範例。這種強勢傲慢的強烈感覺是同時代的蔡襄和前代的二王所沒有的。它呈現出黃庭堅本人的奔放色彩,成為鞏固黃庭堅作為開拓性代表書法家地位的決定性因素。
轉載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