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1254 10 10月20日-1322 7月30日)出生於宋雪路,漢族,又名水晶宮道人(說到水鏡宮道人),歐波人。中年時為孟府效力。吳興(今浙江湖州市)祖籍梧州蘭溪。南宋末年至元初,他是壹個官員,書法家,畫家和詩人,的孫子,趙的直系後裔,秦王。
趙孟頫在南宋末年參軍。宋死後,他隱居起來。至元二十三年(1286),趙孟頫在禦史大夫程聚福的推薦下到了大都,得到了元世祖的賞識,授予他兵部大夫的軍銜。此後歷任薊縣學士、濟南道總經理、江浙儒生、翰林學士、榮祿大夫。
從世祖到武宗、仁宗、英宗,禮尚往來。晚年逐漸隱退,六年(1319)因病求援。知止二年(1322),趙孟頫去世,享年69歲。被謚號江蘇中書省平章人、魏國公封為“文敏”,故名“趙”。著有《宋學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覽群書,擅長詩文,精通經學和學問,精於書畫,善金石,善性情,善理解鑒賞。在繪畫上,他開創了元代新的畫風,被稱為“元人之冠”。他的畫取材廣泛,技法全面,擅長山水、人物、花鳥。趙孟頫提倡向古人學習,強調“書畫同源”。
影響:
趙孟頫博學多才,文藝造就壹代風氣。他還擅長各種繪畫,包括董源和李成的山水畫;人物,鞍馬老師,李和唐人;竹、花鳥都以筆法醇厚著稱,畫石以飛白,書法以筆寫竹。
他崇尚南宋院風,主張“畫貴因古意,即使無古意,即使工筆也無用”,對五代北宋的法度也是敬而遠之。當時人們稱贊他有唐代的“誌氣”和北宋的“豪氣”,去掉了兩者的“纖細”和“嚴謹”,開創了元代畫風的新局面。阿明王世貞曾說:“文人從東坡畫到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