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的同義詞是:刻印。在紙發明之前,文字是通過鑄造在壹些載體上(如龜甲)來記錄的。也可以理解為:先雕刻模具再鑄造的方法,目前的鑄幣工藝遵循這種鑄造操作。形容用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或在青銅器上鑄字。龜甲是烏龜的背殼和腹殼,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壯骨、養血強心、固經止崩的作用。龜甲常用於治療陰虛、潮熱、骨蒸和盜汗等癥狀。
2.殷周青銅器銘文又稱鐘鼎文。商周時期是青銅器時代,其中鼎是禮器的代表,鈴是樂器的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同義詞。所謂的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朝進入青銅時代,銅冶煉和青銅器制造技術非常發達。因為壹周前銅還被稱為金,青銅器上的銘文被稱為“青銅銘文”或“吉祥文字”。因為這種青銅器上鐘鼎上的文字數量最多,所以過去被稱為“鐘鼎文”。金文的應用時間約為1200年,從商代早期到秦滅六國。根據容庚的《金文辨》,青銅器銘文中有3722個字,其中2420個可以識別。紙的發明應該是壹種物品,鑄造應該意味著鑄造和雕刻。所有這些加在壹起,應該意味著在紙張發明之前,文字是通過在壹些載體上鑄造和雕刻來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