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甲骨文,小篆,世界文字的隸書字體。

甲骨文,小篆,世界文字的隸書字體。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曹彰)-楷書-行書的演變順序。

1,甲骨文

1959年,山東大汶口出土了壹些陶器,上面刻有壹些符號,可以認為是早期(約公元前4300年)的雛形文字。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整的,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末,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許多龜甲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把這種文字稱為甲骨文。

2.金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字體也在不斷進化。商代至秦代的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文是青銅器銘文的總稱。古代青銅器多為鐘鼎,故又稱鐘鼎文。與甲骨文相比,青銅器上的銘文要豐富得多,有勻稱的大小、線條和壹定的裝飾特征。

3.大小傳

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也造成了語言畸形,文字畸形。直到秦始皇統壹六國,才把文字統壹成小傳。以前甲骨文、金文叫大篆,傳世的瑯邪臺石刻、泰山石刻都是小篆的代表作。

4.隸書

篆書雖然規範,看起來也很美,但是寫起來並不容易,應用起來也不盡如人意。人們對文字這種傳播思想記錄語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於是在小篆的基礎上出現了壹種新的字體——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逐漸成熟,占據了主要地位。此時,由於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隸書已經寫得相當精美,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古跡,如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等,至今仍是學習隸書的最佳範本。

5.楷書

隸書進壹步演變為楷書,也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字體。比隸書更豐富,更完整。三國時期的鐘繇在楷書的加工整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到了唐代,文化高度發達,書法達到了頂峰。湧現出壹大批擅長楷書的著名作家,如歐陽詢、余士南、褚遂良、顏真卿、劉公權等。

6、草書

草書是在楷書出現之後才產生的。“草”的意思是初步的、倉促的。不管是哪種字體潦草,都是草書。作為壹種特殊的字體,只有漢代才有。到了漢末,草書非常流行,先是曹彰,然後是今天的草書,最後發展成了狂草和草。草書的種類很多,不適合初學者學習,這裏就不多說了。

7.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產生於東漢末年。真正的繁榮時期是東晉,王羲之的名作《蘭亭序》,被譽為書聖,是行書。因為行書比較實用,書寫比楷書方便,也沒有草書那麽難認,所以直到今天還是最常用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