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也是壹個與桃有關的著名典故,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經典之作。在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中,陶淵明描繪了壹個與世隔絕、祥和寧靜的田園世界,人們從此稱自己的理想世界為“世外桃源”。
什麽都做錯了?《水滸傳》中記載了彌子瑕臨別贈桃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衛靈公喜愛男子,愛上了壹個名叫彌子瑕的男子。壹天,當他們壹起在果園裏旅行時,彌子瑕摘了壹個桃子吃,很好吃,所以他把它遞給衛靈公吃,給衛靈公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後來,“劈桃”成了男同性戀的著名典故。
杏和桃是關系密切的水果,與杏有關的典故很多。比如唐代詩人杜牧寫了壹首著名的七言絕句《清明》。最後兩句是“請問餐廳在哪裏,牧童指向杏花村”,於是“杏花村”成了餐廳的代名詞。今天最著名的“杏花村”自然是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的起源。
東晉道士葛洪曾著有《神仙傳》,記載了三國時期吳國禦醫董奉的事跡:相傳董奉隱居山林,每天不勞而獲地治病救人,條件只有壹個:病得重的要在山上種五棵杏樹,病得輕的要種壹棵。就這樣,過了幾年,山上有10多萬棵杏樹,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森林。從此,“杏林”成為醫學界的美名。
說起杏林,我不妨再提壹下梨園。新唐書?據《禮樂誌》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眾所周知,他是楊貴妃的丈夫)精通音律,曾親自挑選300名宮廷樂師的子女在梨園接受培訓每當有人在演奏中出錯時,李隆基不僅能發現錯誤,還能自己糾正錯誤。因此,就像杏林在醫療領域名聲大噪壹樣,梨園也在曲藝領域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