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有人知道關於蠶豆的歷史典故嗎?

有人知道關於蠶豆的歷史典故嗎?

蠶豆的起源和分布壹般認為蠶豆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它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死海北部古城傑利科的廢墟中發現了可追溯到公元前6250年的蠶豆殘跡,在西班牙新石器時代和瑞士青銅時代的人類遺址中也發現了蠶豆種子。蠶豆在中國的種植歷史悠久。最早的記載是三國時期張的《廣雅》中有壹首《胡鬥》。蠶豆在中國的種植歷史悠久,出土於浙江吳興縣前山陽新石器時代遺址。。李時珍說:“豆如老蠶,故名蠶豆”,而王鎮《農書》說,豆熟於蠶富,其意亦俗。豆花、樹葉、貝殼都可以入藥。如果上述說法屬實,蠶豆在中國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但按照萬先生的意見,真正指蠶豆的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宋祁《壹步(1057)註》,稱為“佛豆”。現在四川還是叫胡豆,發音和佛豆很像。蠶豆壹詞最早見於南宋楊萬裏(1124—1206)的序中。據我國壹些古籍記載,這種作物可能在宋初或宋前不久傳入我國,最早在川西南、雲南等地栽培,元明間廣泛流傳至長江下遊。現在主產區是南方稻區。蠶豆種植範圍很廣,四川省最大,其次是雲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青海等省。蠶豆在慈溪俗稱日本豆、黃豆,與小麥、油菜俗稱春花。慈溪種豆歷史悠久,明成化《思明縣誌》中已有記載。姚貝的《劉滄誌》寫道:“豆子產於海地...豆莢很大...它們出口到許多國家。”可見慈溪大白蠶豆出口由來已久。在明代,慈溪沿海經常受到日本海盜的騷擾。嘉靖三十四年(1555),朝廷派戚繼光來此抗日。為了鼓舞士氣,戚繼光當眾宣布:“以蠶豆殺敵,戰後以蠶豆數賞之。”從此,他的手下稱蠶豆為“日本頭”。民間聽了,把煮好的蠶豆串成壹圈,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以示愛國和殺敵光榮。此後,三北人習慣稱蠶豆為“日本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