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商湯。
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3世紀,周-姬發,軍事戰爭之王。
在公元前3世紀,秦-秦始皇贏得了政府。
公元前3世紀-公元1世紀,西漢-漢高祖劉邦。
1世紀-3世紀,東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3世紀,三國——劉備、曹操和孫權。
3世紀-4世紀,西晉-司馬燕。
公元4世紀至5世紀,東晉十六國——晉元帝。
5世紀-6世紀,南北朝-道武帝
6世紀-7世紀,隋朝-隋文帝。
7世紀-10世紀,唐朝-唐高宗李世民。
10世紀五代十國-朱溫。
10世紀-13世紀,宋朝-宋太祖趙匡胤。
13世紀-14世紀,元朝-元世祖忽必烈。
14世紀——17世紀,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17世紀-20世紀,清朝-康熙。
擴展數據: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比較零星復雜。每個王朝的建立者首先應該做的第壹件事是建立國名(王朝名稱)。國號是國家的國號,也就是政權的國號。五帝史記:“從黃帝到虞舜,皆同姓異國,以張明德為例。”
宋朝前後,大小國家的國號都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取的。春秋時期,晉、宋、韓、周、趙、魏、楚、吳等國的國號。經常在後代中反復出現。創始人可以找到自己對應的觀點。即使在南北朝時期,蕪湖建立的政權也是嚴格根據地理位置建立的,例如北涼、南燕、前秦和後趙。
隨著中國領土的擴張,王迪再也無法覆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國家。例如,龔宇九州不包括東北和蒙古,因此從東北出發的胡人很難根據地面視圖取國名。從遼代開始,從東北亞出發的胡人,如金元,取消了望地建國名的傳統,並賦予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