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做好預習。
預習是課前自習。指的是在老師講課之前,自己獨立閱讀新課。對內容的初步了解,是為課堂上接受新知識做準備的過程。有些同學,因為沒有預習的習慣,對老師壹節課要講什麽壹無所知,等著老師講課。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雖然有些學生可以預習,但他們似乎只是略讀書本,不加思考或分析。這種預習根本沒有效果。
1.預覽的好處
(1)能找到自己知識中的薄弱環節,課前把這部分知識補上,不至於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新知識就會理解得很順暢。
(2)上課時聽從老師的思路是有益的。對授課內容的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投入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裏做筆記,要有意識。
(3)預習有助於明確重點和難點,便於聽課和帶著問題提問。重點放在難點上。這樣解惑容易,聽起來輕松有趣,思考順暢積極,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的水平。因為課前預習,內容和板書我心裏都很清楚。在課堂上,妳可以不記或記下書上的內容,而把重點放在書上沒有的或妳不清楚的內容,以及老師反復提醒妳的重點問題上。所以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理解問題。
2.預習中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閱讀、思考、提問、記憶在備考中要同步進行。妳可以盡可能多地閱讀課本的內容。不需要完全理解,也不需要深究問題。妳只需要用筆標出不同的符號。把妳不明白的問題寫下來,作為課堂的重點。但壹定要了解自己學過的知識,以及老師講不出來的小問題,這樣才能消除“障礙”。
(2)如果之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換個方法,課前預習,但是不能壹下子鋪開,每門課都提前預習。這樣做會覺得時間不夠用。顯得很緊張,達不到預覽效果。所以,在預習之初,我們應該先選擇壹到兩個對我們來說比較難學的科目,等到嘗到甜頭,有了經驗之後,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再逐步增加科目,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完成後進行。時間多了就多預習幾門課,鉆得更深;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鉆淺壹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沒完成就忙著預習,擾亂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他們仍然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填補空白和做作業。他們整天忙得擠不出時間預習。其實這樣的差生,根本原因就是不預習。學習由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組成。預習不足會影響後面環節的順利進行。這些學生必須做好短期內遭受更多痛苦的準備。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壹些時間預習。雖然花時間,但是上課能聽懂,減少了因為上課沒聽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減少課後整理、消化、作業的時間。時間長了,正常的操作會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再也不用加班了。
3.預覽要求
(1)要註重實效,不要流於形式。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要壹次只顧壹件事。預習壹般安排在新課的前壹天晚上。這樣,印象會更深。如果新課比較難,要多預習時間;如果很難,就要少預習時間。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那些對我們來說很難學習的科目上,輪到我們教新課程進行預習,而其他科目只需要壹般性預習。有些學科還可以利用周日集中預習下周要教的課程,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理解和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演示方法等。)通過初步閱讀,從而為順利理解新課掃清障礙。具體任務是:①對學過的舊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和補習,找出新課中不理解的問題,把不理解透徹的寫下來。②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麽?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基礎上發展了什麽?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看不懂的地方。(3)預習時,要把看、想、做結合起來。看:壹般把新課通讀壹遍,然後用筆在書中的重要內容下畫線。如果需要檢查,就檢查;如果需要思考,就要認真思考;需要記住的應該寫下來。思考:意思是有時候要思考,就要低著頭看書,擡起頭思考,用手寫問題,用腦思考。Do: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準備工作,盡量做課本之後的練習。回答問題和答案。如果做不到,可以再預習壹遍,或者記下來。等老師聽課的時候註意聽或者教的時候問老師。預習後,合上書,做個總結。這樣做可以讓妳對新教材有更深的印象。
(二)註意聽課
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裏度過。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這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同學聚精會神地聽;有些人註意力分散,情緒低落,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聽,錄全;有的邊聽邊記,老師說什麽基本都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把問題記下來;有的根本不記得,只是聽;有的人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的時候,有的思考上課的內容,有的思考與這節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老師的思路,有的把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思路進行對比。
那麽,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把握各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楚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重點,註意老師的講課方法和思路,釋疑解惑。具體要求:
1.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他在課堂上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詳細,這也是學生自己閱讀無法比擬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最簡單的方式。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好每壹節課。
2.註意力集中,專心聽老師講解,順著老師講課思路走,絕不走神。如果妳有老師啟發的更好的想法,可以記在筆記本上深入思考或者課後請教老師同學。簡而言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在課堂上,妳可以在老師做出判斷或結論之前,嘗試自己做出判斷和結論。看妳想的和老師說的是否壹致。找出對錯的原因。
4.上課盡量理解。認識是掌握事物本質、內在聯系和規律的思維過程。那麽,在課堂上怎麽理解呢?在課堂上,妳想的要和老師說的統壹,妳想的問題要和老師說的統壹。在老師的啟發下,妳要時刻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維上沒有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徹,就要舉手提問。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回答妳的問題,妳應該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問老師。
5.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上課的目的是增長知識,開發智力。所以,如果不能理解知識,即使聽課再好,也是等同的。高水平的講課不僅要關註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還要關註老師講課的思路。追尋教師思路的目的是為了明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學習老師是如何細致科學地思考問題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有些學生不去關註老師的講課思路,而是把重點放在背老師的推導、歸納的公式或結論上,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妳知道但不知道為什麽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很快就被遺忘,無法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開發智力。
6.抓住壹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壹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系、公式、定義。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的時候,妳壹定要特別註意,緊緊抓住。同樣,沒有抓住學科特點的重點學習也會影響妳的學習效果。其實每個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培養要求、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在學習中壹定要掌握。比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註重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通過大量的微積分、證明等練習,獲取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中外文在聽課的時候,主要是抓住單詞、短語、句子、課文的知識點,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讀寫能力。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把握復習環節。
復習就是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再加工,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的調整,為下壹階段的學習做準備。所以每壹節課,每壹篇課文,每壹個單元,每壹本書都要及時復習。如果復習及時,適當,知識就會少忘。早在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他剛剛記住的材料,壹小時後只能保持44%。壹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只剩下28%;六天後25%。所有的人,學過的知識都會很快忘記,然後慢慢忘記。壹些記憶力好的同學經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復習,做到“每天復習,每周總結,每章總結”,從而形成驚人的記憶力。所以很多同學記不住學過的東西,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不擅長復習,或者說不擅長復習。
1.審查要求
(1)課後要及時把老師講的黑板上的知識過壹遍,就像看電影壹樣。看妳能記住多少,忘記多少。然後打開妳的筆記,尋找空白。
(2)閱讀教材時,要邊讀邊思考,深入思考重點和難點。分析疑點,加深理解。
(3)閱讀必要的參考書,豐富課堂所學。
(4)整理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分類,對知識進行深化、簡化和組織,根據規律加強記憶。
(5)加強實踐。練習壹般要在復習後進行,或者邊復習邊練習。在復習過程中,加強練習可以提高復習效果。
(1)及時復習。當天學的東西當天就要復習,千萬不能拖。不欠“賬”。否則,如果內容不熟悉,知識結構分散,重新學習就要花雙倍的時間。明白“倒塌的房子,修復比重建容易多了”。
(2)嚴密復習概念、公式、規律、定理、定律。想想它們是怎麽形成和衍生的。可以應用於什麽?他們需要什麽?還有其他說法或者證明嗎?和什麽知識有關?通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反復復習。學完壹課復習壹次,學完壹章(或壹個單元)復習壹次。在壹個階段的學習中系統總結。期末重點復習壹遍。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復習,形成的知識聯系不會褪色。
(4)復習要有自己的想法。復習完壹課、壹節、壹章後,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總結的方法,把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壹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5)復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著看書或問人,先思考再看(問)。這樣有利於集中註意力,加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每次復習都要先回憶上壹次的內容。這樣做既保持了學習的連續性,又對記憶有很好的作用。
(6)在復習中,要適當地看壹些題,做壹些題。所選問題應圍繞復習中心進行選擇。在解題之前,我們要先回憶壹下過去做過的解題思路,然後在此基礎上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可以加深對知識完整系統的理解,培養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
(4)獨立完成操作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復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但是有些同學並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壹下課,他們就趕緊做作業。他們壹完成作業,壹切都好了。有的同學上課完全聽不懂,下課也不問。抄完作業後,他們把作業交給了老師。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壹下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澄清易混淆的概念,熟練地變換公式。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督促自己積極思考,增強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寫完作業後,不要扔掉,要定期整理,為總復習積累資料。復習的時候翻翻記錄的作業,方便輕松,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很重要的壹步。要得到壹個題目,首先要判斷它屬於哪壹類,難度有多大。區分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有哪些?從題目提供的信息中還可以挖掘出哪些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麽?同時,讓自己的思想跟著題目的路徑走。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思考解題的目的和意義,就能分清已知條件是什麽,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麽。在審題過程中,還要註意其他沒有用語言直接表達出來的形式條件,即註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想辦法解決問題。壹般有三種方法:壹種是“因果而生”,可以表述為“已知→已知→已知……”,最後得出結論。第二種是“持果因”,即結論←需要知道←需要知道←...".就這樣,我們會壹層壹層的去追尋,直到所有已知的條件都滿足。這邊走。打開了已知條件和所需結論之間的道路。第三是對於壹些比較復雜的題目,需要使用前兩種綜合法,盡可能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壹方面由已知條件推導出壹些已知的中間結果,另壹方面根據題目要求分析出壹些需要知道的中間結果。知道的需要和已知的東西壹旦統壹起來,就可以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我們應該廣泛地聯系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規則和方法。聯想過去已經解決了相同或類似的問題。當時是怎麽解決的?如果妳能想到舊的知識,也就是這個問題對應的規律、原理、公式,就會浮現在妳的腦海裏,這會拓寬解題思路。聯想越廣,跨度越大,解題效果越好。
有時候因為題目復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畫壹個審題過程的草圖。這其實就是運用所學知識對題目進行加工轉化的過程。經過處理,思路清晰,解決問題的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決問題。經過兩步,我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決定了解決方案。但在實施時也要註意解決問題的質量和數量。要做到這壹點,解決問題的步驟壹定要壹步壹步來,壹步壹步來計算。書寫規範,格式清晰,表達準確。要做到這壹點,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另外,在解題中,重要知識點要寫,復雜題要簡潔,簡單題要寫詳細。
4.註意檢查。只是回去再查壹遍,看看題目要求的解是否都找到了,有沒有漏解。得到的解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是否有錯解。考試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環節。檢查的方法有很多種。①逐步檢驗法。也就是從考試開始,壹步壹步查。此方法可以檢測計算和表達式中的錯誤。(2)重實踐。也就是再做壹遍,看結果是不是壹樣。③替代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公式,看是否合理。同時也要註意多練習壹題多解,多思考壹題。對比分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認真記課堂筆記。
做筆記是為了學習,是為了理解,是為了使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記筆記為輔。簡潔,簡明,詳細。困難不放過,疑惑有標記。不亂,不雜,井井有條。我們要記住自己聯想到的問題,及時發現。在筆記中留壹個空白處,以便復習時可以填空。
註釋的主要內容是:
1.記住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重難點和自己體會到的重要經驗。
2.老師在解題時提出的觀點、論點和推理過程。解決問題的巧妙、新穎的方法。
3.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系或結合。容易出錯和混淆的概念。
4.記住要點。有些書不需要多記。可以在筆記上留白,課後補記或者對照課本復習。
5.預習發現的問題和經驗,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6.從參考書中摘錄對課本內容有幫助的材料。
記筆記的好處是:
1.不容易心不在焉,因為上課要聽,要記,要想。能保持專註和堅持,加強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
2.用手、眼、耳、腦做筆記,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全面訓練,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