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初三,東晉永和皇帝、50歲的王羲之、謝安、孫綽等親朋好友來到會稽山這個依山傍水的地方的蘭亭,按照當時的習俗在水邊舉行了葬禮。席間眾人飲酒作詩,最後王羲之作序。王羲之在微醺中開始寫作,展出紙張,留下了滋養後世的書法和文章佳作,成為中國書法和文學史上的壹座豐碑。
這幅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即席稿,有許多塗改的痕跡。據說後來王羲之寫了很多遍,精神都沒那麽高了。這部作品標誌著漢字的成熟和書寫的完善,包含了王羲之的嚴謹,舒朗的個性和才華。他的筆法和線條生動,字體結構和構圖變化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全文324個字中只有“之”字出現在20個地方,而且沒有壹個是相同的,但都達到了整體神韻的和諧統壹。初唐時,唐太宗李世民仰慕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以不雅的方式從王羲之後人手中騙來了這本《蘭亭集序》。他死後,把王羲之的原作帶進了墳墓。目前流傳最好的版本是唐代馮承素的雙鉤剪影。因蓋有中宗神龍年印,又稱神龍書,成為歷代學習書法的經典範本。明代書畫大師董贊曰:“章法古今第壹。”
唐代顏真卿寫的《祭侄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流露出飲酒遊春之雅,顏真卿的《祭侄稿》則充滿了痛失親人的悲憤。《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平原太守任上,收復被叛軍掠奪的常山失地後,發現為保衛常山而犧牲的堂兄顏杲卿和侄兒閆吉明屍體的隨筆。顏真卿剛開始寫《祭侄稿》的時候心情比較平靜。他先說了日期,然後表明了身份。然後,他透露了他的感傷回憶和對我侄子紀明年輕時的才華的贊美。當他寫到“賊臣未能救他,孤城圍困他,父死巢濺蛋”時,顏真卿對自私小人的仇恨和弟弟侄子所受的悲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書法線條沈重悲涼。
蘇軾流放黃州的第三年,寫了黃州寒食詩,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蘇軾的書法學習沿襲了唐代的風氣。早期他學的不止二王。後來喜歡上了顏真卿憨厚的書法風格。他的字大部分是平的,寬的,胖的。當代書法家黃庭堅戲稱蘇軾的書法是“石壓蛤蟆”式,黃州寒食詩也代表了蘇軾書法風格的這壹特點。但黃州寒食詩是蘇軾書法中少有的情感波動大、節奏感強的作品。
欣賞這幅作品,不可棄其內容而只看書法,惜春悲憤之詩是這幅書法的情感基礎。從作品來看,蘇軾開始寫作時的心情是非常平靜的,他平淡地告訴我:“自從來到黃州,我已經吃了三次寒食了。”文筆沈穩,用詞嚴謹,但也有壹種優美的氛圍,不流露出任何憂傷,如壹首交響樂的低音前奏。當他寫到“在空曠的地方煮涼菜,打破火爐,燒濕蘆葦。蘇軾看到黑紙心中的悲憤再也無法克制,書法中出現了他少有的情感外露和人格張揚。他壹改平時筆法藏針於棉的寓意,用側中心連續放下“威”字和“紙”字,使他充滿了憤怒,特別是把“紙”字的最後壹個字用中心往下拉,像是從平和的心情寫出來的,隨著情緒的轉換,字越來越大。他寫《破廚房》的時候,出現了悲憤的高潮。最後壹行只有壹個字結尾,也產生了壹種風雨過後的從容之美。在構圖上,也與前三行相呼應,使得整部作品看起來跌宕起伏,狂而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