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寧波和珠海為什麽簡寫為甬?

寧波和珠海為什麽簡寫為甬?

寧波為什麽簡稱“甬”?“永”指《辭海》中的鐘柄。因為“勇”字在古漢語中與箭頭相連,其本義指大鐘。此外,從“雍”的形狀來看,它也與我們通常在寺廟中看到的大鐘的形狀非常相似。作為寧波的簡稱,“甬”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當時寧波這個地方還不叫寧波,只有殷和兩個地名,屬於越國,是越王勾踐的領土。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國語·於越》中說:“勾踐之地在東方之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在十年後壹舉攻入吳國,在姑蘇山上活捉了吳王夫差,然後將其流放到荒涼的舟山島。對於這段歷史,《國語·於越》記載:“請王永來造句。”春秋時期左丘明撰寫的《左傳》也寫道:“請使吳王住永東。”300多年後,司馬遷在《史記》中再次提到“邕”為“滅吳”之地。胡克想把武王夫差遷到永東,給他壹個家,然後夫差就會自殺。史料中的“甬”和“句”指今寧波,“董永”和“甬句東”指今舟山島。

對於“勇”字的由來,三國時期的趙薇在《國語·物語》中指出:“勇,邕江。”也就是說,“永”這個名字源於邕江,而邕江又源於永善山。永山就是今天鄞縣和奉化交界處江口鎮的塔山。它發源於四明山腳下,是雪竇山的殘脈,南有奉化,北有鄞州。據《風華誌》記載,永善山的名字是因為它看起來像壹座大鐘,山上的水豐富,像泉水壹樣湧出,而“勇”就是“勇”的意思,因此被稱為永善山。現在《辭海》中解釋說:“甬,浙江省寧波市的簡稱,因中國的甬江而得名。”

春秋時期,殷、雍的地名非常有名,疆域遼闊。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立殷縣時,其領土包括殷的西部和整個奉化以及寧海和象山的壹部分。縣城位於奉化市白渡村,境內唯壹壹條通海的甬江成為該地區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當時邕江名氣很大,陰和邕兩個地名同時並存,指代同壹地區。不過,當時所指的邕江是從通江、印江、奉化方橋方向流動的東江匯流處開始,止於鎮海海口,而不是今天的邕江。目前,寧波市甬山河至新江大橋的121公裏河段被稱為奉化河,而奉化河與余姚河在寧波市三江口交匯至鎮海口的22公裏河段被稱為甬江。

在古代,邕江流經的地區被稱為“邕地”。雖然這片土地的名字經歷了許多變化,但“永”壹直是它的簡稱並延續至今。

春秋時期,寧波屬於越國。秦時屬會稽郡郭、毛、三縣,唐代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改明州府為寧波,意為“渤海國治”,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