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康熙字典》的由來

《康熙字典》的由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康熙年間張玉書和陳廷敬出版的壹部書。它是在明代梅《辭書》和張子烈《正字通》的基礎上更新的。這本書的編纂始於康熙四十九年,即1710,完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歷時六年,故命名為《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主編張玉書、陳廷敬主持,淩紹孝、石奎、周其瑋、陳仕茹完成。該詞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詞。字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為標誌。每集分為三卷,即上卷、中卷和下卷。元音表及其對應的漢字按元音、聲調、音節排列。* *收錄漢字47035個(47035),是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壹。

優勢

康熙字典是根據明朝的字典和正字通更新的。對於兩部書中的錯誤,《康熙字典》也做了壹些“辨疑糾錯”的努力。康熙字典有三個優點:

壹是收詞豐富,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是中國收詞最多的詞典(直到1915年《漢語大詞典》出版,才達到48000多字)。

第二,以214個部首分類,並標註逆註音、出處、參考文獻等。,裏面列出了幾乎所有不同的註音切法和每個單詞的不同含義,供用戶查閱。

第三,除了單數的詞和意義外,它幾乎在每壹個詞和意義中都舉了例子;這些例子幾乎都是引用自“初看”古籍。

劣勢

這本字典有兩個缺點:

壹是全書沒有標準,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利於初學者使用;

二是疏漏錯誤多。王《康熙字典(12)》校勘2588處,這只是其中的壹部分。

據史料記載,在《康熙字典》成書後100多年的道光年間,指導幹甲派學者王等人對《康熙字典》中的錯誤進行了調查和訂正,並撰寫了字典考證,糾正了引文、前綴、釋義、例證、詞義等方面的錯誤2588處。近代日本學者渡邊淳壹修訂《康熙字典》,發現四千多處錯誤(其中大部分為王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