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考古發掘的保溫容器有哪些及其作用?

考古發掘的保溫容器有哪些及其作用?

曾侯乙墓出土的兩個保溫酒器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這種保溫酒容器由兩個獨立的容器組成,內部的方形容器用於裝酒,外部的方形容器用於冬天裝熱水。

由於外容器的體積大,熱容量也很大,可以將大量的熱量傳遞給內容器中的葡萄酒,這樣葡萄酒的溫度就會迅速上升並達到壹定的溫度,趨於熱平衡。這樣,壺中的酒可以保溫。

在夏天,外層容器儲存冰,也可以保暖。有了它,妳可以在寒冷的天氣裏喝到暖胃的暖湯暖酒;在炎熱的天氣裏,妳可以喝清爽的冰酒。

關於熱膨脹和熱應力,中國古代在制造精密儀器時,為了避免儀器的形狀和體積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非常註重材料的選擇。

將熱膨脹和熱應力應用於工程也很常見。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在今天的宜賓用燧石清理海灘險情,然後趁熱澆冷水。

東漢初,四川武都太守徐雨主持了西漢時期的水運整治工程。為了清除泉水中的大石頭,還使用了燧石,然後趁熱澆冷水,使堅硬的巖石在熱脹冷縮的過程中破裂以進行挖掘。這種“水火噴法”在後世也得到了應用。例如,在明清時期,使用“燃燒法”或“燃燒和爆破法”進行采礦。在金屬冶煉技術中,由於溫度範圍寬,熱應力是最引人註目的問題。在殷商時期的青銅鑄造過程中,我們試圖將熱應力降至最低。

殷代中期,青銅器“四羊方尊”用於盛酒。它的牛角頭通過“填充模型”被鑄造成壹個空洞,粘土輪胎沒有被取出。這種方法不僅節省青銅,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冷縮時由於厚度關系而產生的縮孔和裂紋。

同時,這種方法也被用於壹些青銅器的柱腳或厚的部分,只有柱腳的最後十幾二十厘米被鑄造成固體。這種填充方法是為了減少熱應力。3000多年前減少熱應力的“填充法”和後來增加熱應力的火法,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中國古代對熱膨脹和熱應力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