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幾種具體方法
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趨勢,即隨著年級的增加,識字量增加,錯別字逐漸增多,在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高峰,四五年級逐漸呈現下降趨勢。錯誤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常見病”和“疑難病”,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原因。1.漢字的特點。(1)結構復雜。漢字的結構差別很大。僅《新華字典》就收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結構部件約1000個筆畫。原教育部1952公布的2000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個畫,其中17以上有221個畫;每個人物的造型差別不大。多壹筆,少壹筆,長壹點,短壹點,妳就變成了壹個不同的人物,或者不是。比如“非-末”和“灑酒”。(2)諧音多。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算聲調,漢字只有465,438+08個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733個同音字,也就是說壹個字有很多聲調,壹個聲調有很多字。比如“紀念-年”和“成就-事業軌跡”都是由相同或相近的音義引起的。2.小學生的心理原因。(1)感知不準,判別不準。小學生的感知還是比較壹般的,沒有形成準確的區分能力。比如把“刺”寫成“刺”,是因為兒童的空間感知,尤其是左右方位感知不夠完善,經常把字寫反了。(2)註意不穩定和粗心大意。學生的註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與學習無關的外界因素所吸引,從而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可以在註意檢查的情況下自行發現並改正。(3)記憶不清,以及似是而非的想象。由於漢字音形分離,有時學生讀得懂音,卻記不清形,於是有些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比,從而出現錯誤,如“平”字上的“笨”;於是,“apple”這個詞就被拼錯成了“flat fruit”,這種拼錯的詞經常出現在雙音詞中。(4)思維的固定影響。刻板印象,又稱心理定向,是人們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識字過程中的壹個表現就是上壹個字的字體影響了下壹個字。比如:批評——批評,眼鏡——眼睛出乎意料。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詞中。第二個表現就是先學的單詞影響了後來學的單詞。“將軍”受“船”的影響,寫成“壹船”。費鏡湖先生曾收集小學生日記、作文、作業18345件,找出錯別字等字。經過統計處理,他發現出現次數超過50次的錯別字有20個,比如“步、真相、讀書、睡覺、說謊”。重復次數超過40次的有15個詞,如“多-都、正-真、正-直、在-在、壹-己、有-有、米-米、今-淩”。以上,我們對小學生錯別字形成的原因做了簡單的分析。下面,我們就來指出幾種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具體方法。分析錯別字的目的是“防患於未然”,重點應該是預防,預防比糾正更重要。那麽,如何防止學生少寫或者不寫錯別字呢?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幾種方法。1.根據語音特征記住字體。有些字很相似,容易混淆,但我們可以通過聲母和韻母來區分。如“今日-淩”,這兩種字容易混淆,但只要記住聲母是“L”,往往就可以寫成“淩”。比如:鐘、嶺、惜,那麽剩下的都寫成“今天”比如:“念佛、讀書、貪欲”等等。其他的詞可以用元音來識別,比如“瓢穴”就很像。元音為“ɑo”,應寫成“瓢”,如“飯、舞、深水”,其余只能寫成“洞”,如“焰、窪”。2.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記憶字形。漢字中的形聲字是由形聲字和音字組成的,而形聲字和音字多為現存詞。如果孩子知道漢字的構詞規則,老師教給他們形聲字的相關規則,其他字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比如“急”字和“燥”字的區別就是“急”字在“足”字旁邊,人急了往往要跺腳跳,而“燥”字在“火”字旁邊,當然是讓他們幹。再比如,如果能說出標準的意思,理解壹些詞的解釋,錯誤就會減少。比如“英”和“應”經常混淆。我們必須明確壹點,凡是以“兩點水”為偏旁部首的詞,大多與冰有關,比如“冰凍、寒冷、冰凍”。3.用妳的想象力去記憶字形。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壹個圓,他們可以認為是壹個嘴巴,壹個蛋糕,壹個球,甚至是壹個男孩手推的鐵環。因此,根據兒童對漢字的感知特點,對於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如相對隱蔽部分的點、叉、鉤等,除了用彩筆標記外,還可以讓兒童合理想象,使這種隱蔽的微弱成分變成強刺激。比如“鳥”字裏的“點”是什麽樣子的?有的孩子說像吃進肚子裏的蟲子,有的說像啄木鳥的尖嘴,有的說像啄木鳥的心。再比如“奶”字。有的孩子說“十字折鉤”像奶奶的“駝背”,“撇撇”像她拄著的拐杖。有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漢字的構成來編順口溜,比如“信”。壹個學生說:“媽媽是店員。每天站十個小時真的很辛苦。”這樣,他就不會把“苦”寫成“幸苦”;再比如“省”字。壹個學生說:“去商店少用眼睛看,可以省很多錢。”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減少了孩子記憶新單詞的心理活動過程,孩子可以牢牢記住,甚至終生難忘。4.采用螺旋復習法。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缺乏精細的分析能力,短時記憶占主導地位。為了減少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