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20XX年的壹項調查發現,中學生心理疾病發病率達到15.3%。專家指出,學生休學引發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學業壓力和親子關系不好造成的。父母應該更加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10 6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懷、心理和諧與健康”。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2008年至2010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精神疾病人群中,學生已居首位。專家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學業壓力和親子關系不好。父母應該更加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80%的孩子輟學是因為心理問題。
“現在精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學生,占整個人群的第壹位。”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裴樹濤說,從2008年到2010年,他們調查了7319名進行過心理咨詢的人。調查顯示,患有精神疾病的前五位分別是學生、公司職員、失業人員、普通工人和退休人員。
裴樹濤說,以前學生請假主要是因為傳染病等身體疾病,現在80%是因為心理問題。2009年,他們還對島城的兩所高中和兩所初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中學生的心理疾病發病率達到15.3%,而2008年的數據是10.4%。大多數患者表現出精神障礙、厭學和偏執等癥狀。
壓力是心臟病的首要原因,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是什麽原因導致學生心理疾病頻發?“首先是學業壓力。”青島市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王冠軍表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所以他們的孩子承受著巨大的上學壓力。“我剛接到壹個高中生,因為壓力大不想上學。”王冠軍告訴記者,這個男孩在他的學生中成績很好,現在他已經高三了。隨著中考越來越近,他的父母在十壹國慶期間給他報了壹個補習班,但他放學後不願意去上學。男生說因為假期沒有休息,“總覺得壓力沒有釋放,又要開始緊張了。”他還告訴醫生,他的父母通常對他很好。為了讓他安心學習,他父母在家不大聲說話。他覺得考不好沒臉面對父母,所以越想越不敢去上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能過分溺愛,不能盲目追求學習成績。”王冠軍說,孩子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他們的成就只是暫時的。如果孩子只有好的成績而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保障,就不會與人交往,就不會成功。
王冠軍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在蜜罐中長大,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父母要正確面對孩子成長中的挫折和失敗。孩子失敗後,家長要幫助尋找原因,接納孩子,不要過分要求,註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升學壓力讓家長和孩子都失眠了。
小智今年升入初三。媽媽為了讓他平庸的成績有所突破,暑假帶著他到處“惡補”各種家教、數學、外語。開學後,小智每次補習回來都有大量的練習。他晚上11點才能睡,但是在床上睡不著。小智擔心失眠會影響學業,焦慮的媽媽又擔心兒子的學業,於是全家人都失眠了。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兒童保健專家範姜教授表示,許多來門診看病的患者都受到了來自孩子和父母的太大壓力,從而導致了失眠。而且,家人越焦慮,越容易影響孩子的睡眠。這種惡性循環對健康有害。“睡眠不足”的孩子往往註意力不集中,容易沖動,影響學生的情緒維持和行為能力。睡眠不好的孩子不僅第二天學習效率低,還會表現出煩躁和好動,更容易頂撞老師。
根據上海市4000多名高中生的睡眠問卷數據,約有11%的孩子反映有失眠問題。現在的中小學生都承受著各種各樣的考試壓力。他們不僅經常睡眠不好,而且睡眠時間明顯不足。大多數孩子都“睡眠不足”。調查還顯示,中國70%以上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與歐美同齡人相比,平均每天少睡40到45分鐘左右,高中生少睡1小時。幾乎所有的高中生白天都會犯困。事實上,我國《中小學生壹天學習時間衛生標準》指出,小學生每天至少應睡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對於那些壓力太大、焦慮和無法入睡的年輕學生,範姜提醒他們在睡覺前深呼吸。節假日和周末最好不要隨意打亂平時的作息規律,即使睡懶覺也要控制在壹個小時以內。建議睡前養成固定的作息時間,比如先洗澡,再喝牛奶,然後刷牙,看壹會書,然後關燈睡覺,保證睡前活動的規律。睡眠不好的孩子睡前應盡量少喝刺激性飲料或食物,如咖啡、茶、可樂、巧克力等。要學會合理安排學習,勞逸結合,多與人交流,及時消除不良情緒,保持愉快的心情。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多做戶外運動,比如遊泳、跑步,適當出汗,鍛煉身體幫助睡眠。下午6點以後最好避免運動。對於嚴重失眠的患者,要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
不良的親子關系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他對王冠軍治療過的壹個初壹女生印象深刻。這個姑娘今年13歲。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他們從小就強調素質教育,所以她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鋼琴了。到孩子五年級的時候,鋼琴已經到了六級。但是,在學琴的過程中,她媽媽壹直坐在她身邊。如果孩子犯了錯,她不是打就是罵。時間長了,孩子只要坐在鋼琴前就不舒服,然後慢慢的孩子就產生了強迫癥。
“這是家長過分追求完美,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種不好的親子關系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障礙。”王冠軍分析說,父母盲目地把他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他們感到害怕。
王冠軍說,除了學習壓力導致的心理疾病,近年來,不良的親子關系也成為了壹個新的原因。初中這個階段是青少年人格結構形成的重要階段,通常會出現逆反心理。如果家長處理不好,孩子很可能會有心理疾病。
“保姆式”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00後這壹代被保姆照顧是普遍現象。據專家介紹,近兩年,保姆帶大的孩子有心理問題的比例明顯上升,每年增加約10%。
小娟是上海盧灣區壹所小學的壹年級學生,從出生開始就在幾個保姆的陪伴下長大。老師發現小娟在學校成績優異,性格安靜,但脾氣不好。壹旦他與老師和同學發生沖突,他就容易自虐。經過測試和與小娟溝通,專家認為小娟自虐是為了引起父母的註意和重視。
小娟的父母說,家裏請保姆實在是無奈之舉。他們努力讓孩子不愁吃穿,卻沒想到這會傷害孩子的成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咨詢工作室咨詢師陳墨認為,帶孩子的人壹定很有母性,應該固定下來,才能給孩子穩定的心理支持。不能經常聯系媽媽,家裏保姆經常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咨詢工作室咨詢師喬麗萍表示,近兩年,保姆帶大的孩子有心理問題的比例呈上升趨勢,每年增加約10%。保姆只能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而他們的素質、習慣、語言、文化與孩子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不同,無法與孩子進行教育和思想交流,所以孩子會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缺失。
專家建議,母親最好自己照顧孩子,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壹旦被保姆照顧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孩子和家長都應該找心理醫生進行壹段時間的心理咨詢,學習家長如何從保姆手中接過孩子的照顧,如何進行家長和孩子的心理互動,從而逐步糾正孩子的心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