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商鞅分車半山流放的典故是什麽?

商鞅分車半山流放的典故是什麽?

商鞅車裂的典故是:

商鞅(約公元前395-338)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過變法使阿沁富強,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對秦國的戶籍、軍銜、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民風等進行改革,制定了苛刻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重獎農織。軍事上,商鞅統帥秦軍收復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他的兒子秦惠文繼位。與去世同年,商鞅被公子錢誣陷謀反,戰敗死於,遺體被運回鹹陽,破解後在鹹陽公開展示。

半山流放的典故是:

半山,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名,名半山,名獾郎,名靖國公,世稱王。撫州臨川(今撫州東鄉縣上池李陽村)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壹。李青二年(1042),王安石進士。先後在揚州簽判官、鄞縣知府、周樹判官,成績斐然。熙寧二年(1069)任參政員,次年拜見丞相,主持變法。因為守舊派的反對,西寧七年罷課(1074)。壹年後,宋神宗再次投入使用,並退居江寧。在元佑元年(1086),保守黨獲得了權力,新的法律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