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介紹哲學家康德

介紹哲學家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是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行雲理論的創始人之壹,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始人。

生活與作品康德出生於東普魯士柯尼斯堡(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屬於蘇聯,後更名為加裏寧格勒)的壹個手工業小家庭。1740年進入柯尼斯堡大學學習,1755年以拉丁文論文《著火》獲得博士學位。1755匿名出版的《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第壹次在長期統治人們思想的形而上學自然觀中打開了壹個缺口。1766年,他擔任皇家圖書館副館長,1770年,他晉升為柯尼斯堡大學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並提交了論文《被感覺世界和理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則》進行答辯。在1755之後,康德出版了其他著作,如證明上帝存在的唯壹可能的基礎,試圖將負量的概念引入哲學,對美和崇高感情的調查,用形而上學的夢解釋壹個看到鬼的人的夢,以及在區分空間中不同位置的基本基礎上。1769年是康德哲學思想發展的關鍵壹年。受英國經驗主義的影響,特別是d .休謨關於因果聯系必然性問題的意義,他突然從萊布尼茨-沃爾夫學派哲學的“武斷之夢”中醒來。從“前危險期”到“危險期”的過渡開始了。1780年,康德寫了《純粹理性批判》,他的哲學思想進入了壹個關鍵時期。在1781 ~ 1790期間,構成批判哲學體系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導論》和《判斷力批判》三部名著相繼問世。此外,還出版了《未來所有形而上學導論》、《道德形而上學探源》等。在德國,康德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的新哲學在德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自1792起擔任柏林科學院哲學系主席。65438年至2008年康德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著作包括《論永久和平》、《法律的形而上學原理》、《倫理學的形而上學原理》、《主題的辯論》、《實踐觀點的人類學》以及他的朋友在他去世前編輯和出版的《邏輯學、自然地理和教育學》。康德著作的中文版有:《自然通史與天體論》,中文版名為《宇宙發展史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純粹理性批判》,蘭譯,商務印書館出版,1960;《未來壹切形而上學導論》,中譯本名為《任何可以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龐譯,商務印書館出版,1978;《道德形而上學探源》,唐越譯,商務印書館出版,1957;《實踐理性批判》,關譯,商務印書館出版,1960;《判斷力批判》第壹卷和第二卷由宗白華和魏卓敏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64年出版。

哲學思想①首先批判哲學。在早期的批判時期,康德在匿名出版的《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中生動地解釋了空間中無限宇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並探索了天體的根源及其運動和變化的規律。提出了在天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太陽系自然形成的“星雲理論”。他以牛頓力學為基礎,但在世界觀上超越了牛頓。在此期間,他認為上帝是壹個無所不在的理性秩序,並對因果定律表示懷疑。提出道德行為根本上由個人意誌決定的觀點。

②過渡哲學。65438+60年代末,康德全面地考慮了休謨關於因果律的問題。他贊賞休謨基於經驗主義對因果關系概念起源的分析,認為這壹分析具有啟發性,但堅決反對休謨否定因果關系必然性的錯誤結論。在過渡時期,他主要考慮了三個問題:歐幾裏得幾何和自然科學的普遍性、必然性和客觀有效性;人類自由的可能性;空間和時間的性質不可避免地從上述兩個方面涉及到。

③批判哲學。在這壹時期,康德建立了獨特的批判哲學體系,包括以超驗主義、二元論和不可知論為基本特征的認識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倫理學和美學。

評價和影響康德的哲學思想是18世紀德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特殊表現,高度思辨是這種思想的壹個特點。投機傾向於與現實保持距離,因此當這種思想涉及公民資產階級的真正政治要求時,它必然是軟弱的。另壹方面,思辨是深入思考的重要條件。

康德哲學對後世的影響是雙重的。對於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來說,他是德國哲學革命的先驅,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到19的60年代,德國資產階級利用康德哲學的思辨崇高理想來對付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此時出現了“回歸康德”甚至“要理解康德,就必須超越康德”的呼聲,目的是從完全唯心主義的立場來解釋康德。第二個國際修正主義者和新康德主義者就是這樣出現的。19年底,不同學派的唯意誌論者、實證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也接受了康德哲學的壹定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康德的唯心主義有過揭露和評論。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對康德哲學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批判。近幾十年來,康德哲學仍然是西方哲學中的壹門重要學科,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