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主張“仁政”的他,首先提出了“民貴於君”的思想。
2.王羲之(303-361,曾稱321-379),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殷珊,晚年隱居金亭縣。
歷任秘書、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以及後來的文史會稽、領軍右將軍。他的書法擅長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書法。
3.辛棄疾(165438+5月28日040-1207 65438+10月3日),原名探夫,後改為佑安,號。稼軒,出生於濟南市歷城縣山東東路(今濟南市歷城區姚強鎮四豐閘村)。
南宋豪放的詩人和將領被稱為“詞中之龍”。他們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
4.魯班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姓姬,是壹個著名的失敗者。他被稱為公共失敗者、公共失敗者和尊重失敗者,也被稱為魯班或類似魯的人,過去被稱為“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集中在他身上。因此,關於他發明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
5.李清照
李清照(1084三月13——約1155),彜族安珠人,漢族,冀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千古第壹才女”。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優裕。她的父親李藏書豐富,從小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她打下了文學基礎。婚後,她與丈夫趙明誠壹起致力於書畫奇石的收藏和整理。
中原的金兵,流於南方,處境是孤獨的。在他的歌詞中,他更多地寫了他前期悠閑的生活,並感嘆他後期的生活經歷和感傷的情緒。在形式上,我們善用線描,獨辟蹊徑,運用優美的語言。
擴展數據: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並將其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學說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將“親親”和“長進”的原則運用到政治中,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壹方面,孟子嚴格區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勵精圖治,勵精圖治”,並模仿周制度制定了從皇帝到庶人的等級制度。
另壹方面,將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比作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主張統治者要像父母壹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要像父母壹樣親近和服務於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他們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另壹方面,如果忽視人民的生命,他們將失去人民的心,成為壹個孤獨的小偷,將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體內容非常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和統壹天下的途徑,其中有壹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壹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百度百科-魯班
百度百科-李清照
百度百科-王羲之
百度百科-辛棄疾
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