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話“對話”會在許多道德教育模式中使用,但壹般對話的目的是證明某些道德決定的正確性,並得出結論或在思維上取得進步。但諾丁斯所說的“對話”是公開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雙方壹開始都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和決定會是什麽。她認為壹方闡述自己的想法,另壹方只能偶爾問幾個問題的“演講”不是對話。在諾丁斯看來,對話的目的是要求理解、同情或欣賞。對話讓人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給人們提問的機會。這使對話雙方能夠獲得充分和正確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決定。此外,這樣的對話還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系,並有助於保持壹種關懷的關系【37】。第三,實踐可以為我們提供經驗,而經驗是形成態度和世界觀、培養人際關懷能力的基礎。關懷理論所要求的實踐是關懷的實踐,如關註客人的需求、照顧老人或兒童、管理家務等。“我們越接近與生命密切相關的自然需求,就越能理解生命的脆弱,越能感受到內心‘必須’的沖擊,這種沖擊能推動我們去回應他人。”【38】因此,學校應鼓勵學生互相合作和幫助,並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公益活動。壹方面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另壹方面也可以培養關愛能力【39】。第四,認可是對他人道德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即使有些人做了不道德或不關心的行為,也可能是無意的或出於善意的。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種意圖並發現壹個人最好的壹面,我們就可以為他指出壹個更好的自我並鼓勵其發展。只有當妳足夠了解壹個人,能夠看清他自己的意圖和他人的理想人格時,才能獲得認可。所以認可必須建立在接觸和理解的基礎上【40】。
¥
5.9
百度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已開啟,享受6億+VIP內容。
現在就去拿
關懷理論
1.現當代道德教育思想關懷理論
在價值多元的當代社會,如果我們試圖在公立學校開展道德教育,那麽壹個合理的道德教育理論必須令人信服地回答兩個主要問題:壹是“誰的道德教”和“誰的價值”,即道德教育的合法性;二是幫助人們在價值觀多元的社會中有效地面對道德狀況,即道德教育的合理性【33】。
關懷的倫理模式以關懷倫理為基礎。護理倫理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美國。卡羅爾·吉利根(Caro1Ginigan)提出女性道德思維中存在“關懷”的道德取向,進而構建了關懷倫理學。此後,內爾內丁斯從倫理層面進壹步將關懷倫理學系統化、理論化,並將這壹理論應用於學校德育實踐,形成了壹種在西方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的德育關懷模式。
第1頁
關愛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是關愛倫理和多元智能理論。諾丁斯認為,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需要人們的理解、接納、尊重和認可,因此關心他人和被他人關心是人的基本需求,我們應該建立、維護和加強關心關系。同時,諾丁斯還認為道德原則不足以產生道德動機。她引用壹些調查來證明人們的道德行為大多處於同情和關懷之中,這是壹種直觀的反應,因此她主張道德教育首先應該培養道德情感【34】。在討論特殊道德教育時,諾丁斯反對將道德等同於道德判斷和道德知識,反對通過教授數學推理來進行道德教育。她強調道德動機的調動和對他人需求的情感回應,認為“真正的道德教育需要形成意義感,而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35】。諾丁斯從關懷理論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應特別強調的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或教育要素:建模、對話、實踐和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