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和帛書是中國古代用於書寫的主要材料,直到六朝時期才被紙完全取代。現代簡帛多為出土文獻,大致可分為書籍和文獻。
書
作為簡帛的壹種,這是壹種狹義的“書”。根據《漢書·藝文誌》的分類,有六藝(六經)、諸子百家、詩賦、兵法、數術、方術。《漢書·藝文誌》中沒有收錄法律,但在後來的目錄傳統中可以收錄。
文件
文書是指當時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文件、書籍和檔案。它還包括來自偏遠地區的與駐軍、錦官和後傳有關的材料。壹些私人書籍也屬於這壹類。
其他性質的竹和絲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書籍、日歷、葬禮祈禱記錄、遺囑、政策等。,都是相對零碎的材料。
竹子和絲綢的特點:
1文本
戰國簡帛的文字和字體因國而異,能看到的主要是楚文字,在六國古文字中各具特色。秦代至漢初的簡帛大多是隸書,但篆書有著深刻的含義,是秦篆到韓立的過渡形式。過去對古文字的研究壹般到先秦時期就結束了,但李雪琴認為應該放寬到漢初,因為當時的文字仍然包含許多古文字。
2.多通假名和同義詞
簡帛中常見借字。比如《周易》經書中的卦名,常以訛傳訛,今天都是原字,帛書中的卦名都是借字,沒有什麽深層含義可尋。同義詞很多,在傳世文獻中也可以看到。
3.標點
簡帛上的標點符號也值得研究。例如,春秋晚期的侯蜀(不屬於簡牘和帛書、玉器的範圍)和戰國早期的隨縣墩竹簡等。,似乎使用小橫線作為句子的標點符號。戰國中晚期長沙彈藥庫帛書殘片采用鉤符,即鉤認。長沙彈藥庫的完整帛書被放置在文本的末尾,並帶有黑色矩形符號,表示壹章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