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清朝剛滅的。中國歷史上爆發了新文化運動,很重要的壹點就是拋棄文言文,代之以白話文。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白話文更受歡迎,更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然而,在語言變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壹系列的矛盾。民國時有個語言學家叫劉半農,他發明了壹個詞。這個詞代表女性,但偏偏當時被女性罵了三年。在理解這個詞之前,先從劉半農的壹首著名的現代詩說起。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這首詩,是《教我如何想她》:“天上飄著幾朵雲,地上吹著幾縷微風。啊!微風吹動我的頭發,教我如何想念她。月光愛上了海洋,海洋也愛上了月光。啊!如此蜂蜜般的銀色夜晚。教我怎麽想她?”
這首詩因其音韻和諧,被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於1926年譜曲,廣為傳唱。正是在這首詩中,劉半農首創了“她”字的使用,改變了“他”和“她”不分的舊習,也體現了對女性的尊重。
這種方式壹直流傳至今。在區分了“其他詞”和“其他詞”之後,也可以讓讀者在寫文章的時候更好的區分性別。劉半農不僅是壹位語言學家,也是壹位著名的翻譯家,所以他在翻譯的時候發現外國區分了文字的第三人稱。
即“她”是女性的第三人稱,“他”是男性的第三人稱。外國文學有言意之分,中國沒有。所以翻譯的時候很多句子都是失真的。我該怎麽辦?劉半農大膽決定發明壹個詞,用作女性的第三人稱。
劉半農的改變方式也很簡單。只要把最常用的“他”字換壹面,很快在旁邊用上“女”字,就可以讓人分辨出來了。但是,問題往往不是某壹面那麽簡單。自從劉半農提出用“女人旁邊”這個詞作為女人的第三人稱,立刻引來壹片罵名,罵了三年。
因為很多人認為劉半農對女性有不良偏見,區分這個詞其實是貶低女性,擡高男性地位。甚至被貼上了“復辟”的標簽。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女性地位普遍低下,而且是在封建王朝滅亡後的短短幾年。
這時候“真香法則”馬上就應驗了。很多人用了這個詞之後,發現寫文章的時候真的很好區分。慢慢的,大家都習慣了用“她”作為女性的第三人稱,連字典都正式收錄了。現在每個女人都在用這個詞,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