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鏡子的意義

鏡子的意義

鏡子是《漢語通用規範》中的壹級漢字(常用詞)。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的篆書、形聲字、古文字中。本義是指能通過反射反映物體形象的金屬制品。在現代漢語中,“鏡子”還可以指各種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等。

形聲字左邊是“金”字,在形的旁邊。最早的鏡子是金屬做的,尤其是銅,所以“鏡”的意思是金;右邊的“京”字在音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說文解字》曰:“鏡,景也。”“景”是“影”的古字。段玉裁解釋說,“景”就是光,金屬遇到光可以反射物體,這就是鏡子的原理。“鏡”字的本義是“鏡”。

鏡子能看到人,因為它的表面光滑幹凈。因此,“鏡子”這個詞可以引申為形容詞光潔。唐代詩人杜牧在《長安望秋》詩中說:“霜樹之外,鏡中不見壹絲壹毫。“意思是深秋,萬物都被霜覆蓋,晴朗的天空中連壹絲白雲也沒有。雖然鏡子可以反射出物體的影像,而且壹點也不差,但鏡子裏的影像畢竟不是真實的東西。所以也有“水中月是鏡中花”的說法,用來形容虛無縹緲,變幻莫測的事物。後人常以“鏡花水月”比喻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