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古代漢語詞典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詞典內容簡介

1版前言

本詞典由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全體教師和商務印書館漢語工具書編輯室的幾位同誌集體編纂,從1985開始。為了掌握第壹手資料,我們花了近兩年時間為《論語》、《孟子》、《國語》、《戰國策》、《荀子》、《老子》、《莊子》、《孫子》、《呂春秋》、《論衡》、《史記》、《韓曙》、《韓曙》等具有代表性的正統書面語古籍制作卡片。確定收詞的範圍和原則主要是根據本詞典的性質和讀者以及實際需要。有10000多個單詞,包括壹些難詞和常用的異體字。在以詞為重點的原則下,已恢復24000多個語音詞,並收集了少量百科條目。對於意義的建立,我們試圖突破先入為主的框架,從語言的實際材料中進行客觀的歸納。在解釋方面,應盡量做到準確、簡潔,壹般不采用兩種說法並存或歧義的情況。

第二版的修訂

首先,釋法說理和書證是本次修訂的重點。如果解釋不當或有嚴重傷害,應予以糾正,書證錯誤或以後更換。書證的更替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及以下。

第二,增加了壹些有文獻用例的詞語,相應地刪除了壹些只有在單詞書中才能找到而沒有文獻證據的生僻字。對雙音節詞也做了壹些調整、增刪。

第三,用假聲讀單詞的發音,不再獨唱;通假字的讀音與本字不同時,應在通字後的括號中標出所讀字的讀音,如tin,應通“ci”字。

第四,對異體字要嚴格控制,對音義不同的異體字不能區別對待,如“修”“刻”“刻”“刻”等。

五是引書體例略有修改,如《楚辭》改為屈原《離騷》,《楚辭》未刊;《東京賦選》改為張衡的《東京賦》,但《東京賦選》沒有出版。

六、詞條中使用的詞語基本采用《通用規範漢字表》,表外詞語不作類推簡化。

7.根據《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重新編纂了本詞典的詞匯。它是古代用正統書面語寫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其中以先秦兩漢古籍為主。這部詞典包含大約10000個單詞,還有壹些難詞,包括用於名稱和地點的單詞。還包括常見的變體。第二版包含約14200個字(包括繁體字和異體字)和約28000個雙音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