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黃宣傳通訊員寧偉
荊楚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怎樣才能更好的利用這種文化傳承?除夕之夜,在中國地質大學舉辦的荊楚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荊楚文化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探討荊楚文化的現代價值。
荊楚文化的現代價值是什麽?
荊楚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CPPCC董事長王生鐵指出:千百年來,湖北作為荊楚文化的中心,為燦爛荊楚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貢獻,奠定了湖北作為文化大省的重要地位。在21世紀新的背景和歷史條件下,不僅對湖北文化發展,而且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荊楚文化的現代價值主要體現在與時俱進的文化精神,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歷代領導人對湖北的親切關懷。這是荊楚文化的重要內涵,具有極其寶貴的現代價值。
“荊楚文化現代價值的核心內涵是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這種創新精神是推動湖北經濟建設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源泉。”華中師範大學的張教授清楚地闡述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所謂“敢為天下先”,就是在與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他指出,荊楚文化的精髓——老莊哲學思想和屈騷美學思想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典範。
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荊楚文化
王生鐵認為,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掘歷史文化傳承,繼承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把荊楚優秀文化與湖北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為激勵全省人民奮勇前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玉堂研究員提出了以長江三峽、漢江、清江、神農架、武當山、大別山為載體,構建“三江三山”旅遊布局的設想。他認為,湖北旅遊如果放棄了漢江、楚文化、三國文化,就相當於失去了壹半,而地處鄂西的清江,有著豐富的巴文化、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別山,將是我省有效推進紅色旅遊的寶貴革命文化資源。我省文化旅遊只有將“壹江兩山”戰略調整為“三江三山”戰略,才能充分展示荊楚文化的內涵,體現荊楚文化內涵的多樣性。
省社科院研究員何在發言中再次提出了建立“荊楚文化走廊”的建議。所謂“荊楚文化走廊”是壹個實質性的文化高地。從空間上看,是以漢宜高速(及與之重合的318國道)為主體,以荊州古城為中軸線向武漢、宜昌動態延伸的公路文化帶,形成“壹線貫穿五珠”(漢宜高速為壹線,特大城市武漢,大中城市宜昌、荊州,小城市仙桃、潛江)的文化走廊優勢和壹體化文化效應。從文化特色來看,建成後的荊楚文化走廊將形成宜昌、荊州、武漢三大發展極。傳統底色為三峽文化(或巴楚文化)-楚文化-漢文化;現代特征相應地體現在水電文化——復合文化(兼容合成)——光谷文化。“荊楚文化走廊”將成為水文化與陸文化、傳統與現代、開放與新奇的文化紐帶。它有著舉世矚目的獨特文化亮色。要把湖北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建立“荊楚文化走廊”迫在眉睫。
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最為密切。湖北經濟學院副總編王提出,荊楚文化資本應從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角度考慮,湖北文化資本的積累要帶動最具增長潛力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區域資源稟賦優勢的文化資本和第三產業要成為湖北在中部“崛起”的內生支撐。
荊楚文化也可以為現代城市的建設做出貢獻。荊州市社科聯劉柏芳、謝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楚文化資源,繁榮發展荊州文化產業。無獨有偶,鄂州市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熊壽昌也認為,開發利用熊區鳳王臺的楚鄂文化,對於城市建設,對於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明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都具有重要意義。
荊楚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原湖北省政協副主席、荊楚文化研究會會長程雲鐵與荊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以倡導飲茶的方式探討荊楚茶事,驗證了茶與荊楚的不解之緣,並指出楚人如茶,從湖北茶事的發展可以看出荊楚的人文精神。如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無所畏懼,陸羽跋涉千裏,探索茶學,體現了楚人“以青光開山”的開拓精神;荊楚茶事多姿多彩,正好符合楚人追求新奇、新奇的藝術情懷;另外,荊楚人對茶的追求恰恰體現了楚人平和中庸的哲學。
中國地質大學校長張、中國地質大學自然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對荊楚文化、楚文化的形成、表現特征、成就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他們認為,我們今天討論和研究荊楚文化和古代文化,不僅僅是“思古之情”,更重要的是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建設更加輝煌的現代文化。
從思想特征上看,荊楚文化比黃河流域其他文化更富想象力、思辨性和浪漫性。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李認為,這種思想文化的特殊性,在湖北逐漸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心學傳統,湖北文化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和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發展做出了最具特色的貢獻。比如荊門郭店楚簡,就有對心性問題的關註和論述。從隋唐到20世紀的幾千年間,荊楚大地上湧動著心學的浪潮。禪宗發源於黃梅,陸九淵主政黃安、麻城。。。
荊楚文化哲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和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劉在回顧研究界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學關系所經歷的幾個階段後指出,荊楚文化哲學獨特的詩歌藝術審美取向,對現代文學審美世界的建構產生了重大影響。荊楚文化哲學的詩性藝術賦予了中國現代文學以自由奔放的美和源於對自然的關註的自然美。
華中師範大學姚教授在梳理荊楚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日禮儀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時指出,社會物質生活的狀況也是評價社會進步的唯壹標尺。探究荊楚社會生活傳統,本質上是從新的角度研究荊楚文化,從而真實地再現和建構荊楚文化的現代價值和未來走向。
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邵做了獨特的演講。他認為,荊楚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經過上世紀上半葉的發現和下半葉的挖掘,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關註,在很多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只有掌握正確的歷史方法,以客觀真實的材料和嚴謹的態度為基礎,才能更好地運用歷史。狹隘的觀念和實用主義不利於開發楚文化的現代價值。此外,已知的闡釋楚文化現代價值的研究成果大多局限於精神層面,其影響廣泛而深遠,但過程緩慢而長期,方式微妙,效果模糊。要發掘楚文化的現代價值,不能試圖壹蹴而就。在繼承優秀文化傳承的同時,也要正視歷史的教訓,以及所謂荊楚竹絲和荊楚文化的糟粕警示。
羅·
荊楚簡帛研究形成了國際學術熱潮,不僅是楚簡的不斷發現,更是荊楚簡帛豐富的內涵和強大的吸引力。我國出土的簡牘帛書主要集中在荊楚和西北地區,荊楚和西北地區以荊楚居多。早在南齊時期,荊楚北部襄陽(今湖北襄樊市)的壹座盜墓中出土了壹枚竹簡,經鑒定為李周失蹤部分。20世紀40年代初,著名的楚帛書在湖南長沙出土。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荊楚簡帛不斷出土,有50多批。其中,20世紀70年代以來,馬王堆帛書、臥虎秦簡、寶山楚簡、郭店楚簡、張家山漢簡、走馬樓吳簡牘、上海博物館藏楚簡、裏耶秦簡等大量簡牘的出土和發現,不斷給學術界帶來驚喜。
荊楚簡帛多出自墓葬和古井,書籍文獻各具特色,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偉大的人都有以下下場。
道教是荊楚文化的壹大特色。荊楚竹簡帛書出版的《老子》有郭店竹簡和馬王堆帛書。竹簡《老子》是壹部文集,抄於戰國中期,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書。與今本相比,它沒有關於道的理論和“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的闡述,也沒有“棄仁義”、“棄智聖”等與儒家主要學說相矛盾的內容,而且重在實用,應該是楚國的官方傳統。馬王堆帛書《老子》有抄本和復本,分別抄於劉邦稱帝前後。除德經與今本不同外,內容和結構基本相同,可以解決今本中關於章、詞的諸多爭議,是《老子》最早的完整版本。道教著作還包括郭店竹簡《太乙聖水》和上海博物館藏竹簡《橫弦》。這是荊楚傳世的兩本珍貴的先秦道家佚文,分別闡述了道家的宇宙生成論、道家的虛靜論和天地本原論。道家在戰國中後期分為黃老學派和莊子學派。黃老學派在戰國時期影響很大,著作失傳,導致後世知之甚少。馬王堆帛書《黃帝內經》的發現,給了世人壹個重新認識黃老學派的機會。
儒家思想壹直是荊楚文化的重要內涵。春秋時期,楚人有學詩、學書、學禮、學樂的傳統,楚莊王的朝臣沈叔石是壹位著名的儒生。他在論述楚王教育時,提出了仁、德、忠、信、節、義、禮、孝、仁、文、武、刑、賞(國虞楚虞),其核心內容是“抑惡揚善”,追求“心”之“善”,開辟了後世孟思學派的心性論研究。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包括《易易》(各壹本)、《論性情》(性的自我主張)、《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窮時》、《劉德》、《成功的氣味》、《敬德仁義》。
荊楚是壹個擅長詩歌和賦的地區。早在春秋時期,楚就提倡詩教。貴族學者和官員大多擅長四言詩,在外交和人際交往中經常使用《詩經》中的篇章和句子作為表達感情的方式。戰國時期,楚辭興起於荊楚,出現了以屈原、宋玉為代表的壹批作家,創作了輝煌的楚辭、楚辭作品,對荊楚文化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有詩、有詩、有樂。《詩論》是壹篇失傳的儒家文學批評性質的文章。除了《詩論》中發現的《詩經》中的詩歌外,楚簡中還發現了六首佚詩,非常珍貴。《詩樂》(或稱《歌》)竹簡共7篇,記載了40種詩歌的標題和詩的演唱音高。寫在壹個標題或壹組(幾個標題)前面,由宮、上、正、於四個音階和木、和等九個變調組成。比如公音就有公母、公群、公汗、公主。流傳於楚的這類詩的題目來源至今難以考證。
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春秋故事》和《戰國書信》是史書中的重要發現。《春秋》的故事重在“背單詞”,這可能是《國語》的另壹本書。戰國書信27封,其中16封失傳已久,是戰國史的新材料。《戰國策》、《史記》中關於蘇秦時代的錯誤得到了糾正,此書被稱為“司馬遷從未見過的珍貴史料”。在上海博物館藏的楚竹書中,還有壹本戰國時期的楚字書,是楚傳的,也是中國見到的最早的字書。
戰國及漢初荊楚簡帛中,天文、歷法、占蔔類的書籍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20世紀40年代初長沙出土的楚帛書,講的是壹年十二個月的禁忌,屬於歷法禁忌書的壹種,其圖畫應該是楚最早的“式”(數學家用來查時間的工具)或“圖式”。江陵九店戰國楚竹書《日本書》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選擇吉兇時機的命理書。睡在虎地(M11)秦簡上的日本書也分兩種,內容更豐富。馬王堆帛書上的數學書籍占了壹半以上,其中《五星占》和《天文氣象雜占》主要以星占學和雲氣為主,與天文學關系最為密切。其中30張彗星圖片是世界天文學史上最早的對彗星的精確觀測和精確描述。兩種陰陽五行三種刑德更是有趣的數學書。
周家臺秦簡和江陵張家山漢簡都被發現有家譜。前者是秦始皇三十四、三十六、三十七年和秦二世元年的歷法;後者是從漢高祖第五年到呂後第二年的歷法。這些歷法無論是在年幹支上,還是在月幹支上,都是研究秦漢歷法演變的寶貴資料。湘西龍山裏耶(J1)秦簡木簡乘法口訣表是我國最早的乘法口訣表,是算術史上的珍貴實物。張家山漢簡《舒舒》是早於《九章算術》的數學著作,反映了戰國末期至西漢初期數學發展的水平。該書保留了壹些《九章算術》中沒有的數學史料,彌足珍貴,在數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湘西張家界市(原大庸市)古堤遺址也出土了東漢竹簡乘法表。
在簡帛中,法律文書是壹個很大的內容。寶山楚簡涉及法律文書,分為有題和無題兩種。書名有四種:文集、文集、接受期、入獄獄。無標題類是訴訟記錄和摘要;另壹個是各地上報案件的匯總記錄。寶山竹簡法律文書屬於戰國中期楚國司法活動的檔案,是研究楚國法律的珍貴資料。雲夢睡虎地(M11)秦簡以發現秦律而聞名。《秦法十八種》、《生效法》、《秦法雜抄》、《法條問答》、《閉診與為官之道》等。,涉及刑法、訴訟法、民法、軍法、行政法和經濟法,在中國法制史乃至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雲夢龍崗秦簡(M6)是繼雲夢虎地秦簡之後又壹重要的秦法律文獻發現。江陵王家臺(M15)秦簡中的生效法內容與雲夢睡虎地(M11)基本相同。張家山(M247)漢簡也因發現漢律而聞名。其中,《二年律令》於二年(公元前186年)在呂後頒布,涉及20余種法律,有的與《睡虎地秦簡》十八種法律相同,包含了漢代主要法律《盜律》、《賊律》的內容。
總之,荊楚竹絲本身就是荊楚文化壹道亮麗的風景線。自20世紀初以來,我國共出土簡牘34萬余枚,其中荊楚占壹半以上,超過654.38+0.8萬枚。帛書的兩大發現也出自荊楚。戰國楚竹書、秦竹簡、西漢初年竹簡、三國吳竹簡、西晉竹簡,以其獨特的豐富內涵,不斷形成許多國際學術熱點,促進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顯示和告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