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偶然發現華數學著作中的錯誤,寫信給華教授。華教授誠懇接受批評,及時糾正,從而發現了這顆數學新星,為陳景潤日後的輝煌成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這說明,敢於教別人玩斧頭的人,絕不是平庸之輩。在《玩斧》中,他不僅糾正了師傅的缺點,也肯定和修正了自己的新學。事實證明,壹個人要想進步,只有去“班門弄斧”才能得到“真經”。
在《三國演義》壹百二十回中,有無數的“無名小卒”在關公面前使刀使槍。最後壹個是魏將龐德,他在風頭正勁的時候求出去,時不時在面前使刀。關公稱贊他的軍刀技術。雖然關公在“溫酒斬華雄”等豐功偉績之後,最後又增加了壹項逃禁斬龐德的絕技,但世人從來沒有嘲笑過龐德的“不自量力”。可見去班門弄斧的人需要非凡的勇氣。壹個自滿的人是不會求教的,因為他認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壹個自暴自棄的人是不會去的,因為他缺乏自信,太貶低自己了。只有自信謙虛的人才會去上課“獻”藝術,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表揚嗎?
英國人塞繆爾·約翰說過:“值得理性的人必須永遠生活在進步中。”“耍斧子”的人敢於在全班同學面前“獻”藝術,是為了獲得真正的天賦和實用知識,這說明他們有壹種不斷探索和發展的精神。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新的奧秘。如果我們墨守成規,沒有挑戰精神,我們的世界就不會進步。
在科學發展史上,很多偉人都是靠“捉弄別人”成功的。所以我們要提倡“授人以漁”,就是要善於學習前人的理論,在此基礎上敢於打破權威的影響,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對待權威的態度是科學的,全面的。俗話說,腳短寸長。權威不等於科學,權威理論也不是永恒真理。就說木匠祖師爺魯班吧,他的手藝再高明,也比不上現代科技。如何才能壹直執著於“創始人”這個招牌,不敢越線?
我不敢“班門弄斧”,因為我已經在權威的影響下迷失了自我。如果妳不敢“教別人怎麽教別人怎麽玩花樣”,妳就不能推陳出新,歷史怎麽前進,科學怎麽更快進步?
而“教別人怎麽教別人怎麽做事”是壹種不盲從和有主見的表現,是壹種敢於表達自己思想的表現。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的社會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