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擺脫壹個關於小字和大字概念的誤區。
有人認為寫小字就是大字,寫小字就是小字。這是不對的。因為寫小字和寫大字的方法完全不同,不是靠字的大小。
比如我上面說的例子,他平時學習歐體,我們知道歐體不適合寫大字。這家夥以為寫大了就是大了,結果就是上面說的那種結果——寫的春聯不大氣,搜了又搜。
但如果他研究過顏體,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臉寫著,氣勢磅礴,大氣。可見顏體適合寫大字,歐體不適合。
顏體楷書,字體厚重大氣。
為什麽顏體字能寫大字,歐體字不能?秘密在於他們不同的書法結構。
書法結構理論有壹句很重要的話,就是“斜畫緊結,橫畫寬結。”顏體之所以能寫大字,是因為歐體不能。秘密就在這八個字裏。
“斜畫緊結”是指畫有點斜,書法的結構會出現緊湊的中心;“平畫寬結”是指畫平後,書法結構中心松散,但整字不會松散。
寫小字時,我們希望書法的結構中有壹個緊湊的中心,這樣寫出來的字才充滿活力;寫大字時,我們希望書法結構松散,這樣才能體現大氣。
傾斜這幅畫,妳會感到左緊右松。
王羲之在《手勢十二章》中說“大字促小,小字為大”。這其實是在說壹個書法結構問題。小字因為筆畫少,寫得簡潔時容易小氣,要“寬大”。
註意,這裏指的是書法結構的“寬度”,不是加寬字體。書法結構的“寬”是指書法結構略松散,沒有明顯的緊湊中心。
顏體子就有這個特點,尤其是顏真卿後期的書法作品。妳看不出這種字有明顯的緊湊中心,中心松散,但整個字不會松散,體現了“平畫寬結”(大氣)的書法結構特點,非常適合寫大字。
顏點畫比較平,平畫寬闊大氣。
在歐式中,妳會明顯感受到“中宮緊”,體現出“斜畫緊結”的書法結構特征。這種書法結構寫小字很有靈性,但用來寫大字會很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