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真正走進鼓浪嶼,了解了每壹棟房子的歷史和發生在裏面的故事,我有了不壹樣的眼光和感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傳教士的到來確實給古老的文化註入了壹點新鮮空氣。
本土女作家詹在《鼓浪嶼舊友往事》壹書中詳細記錄了傳教士為廈門乃至近代中國培養優秀人才的故事。雖然情況特殊,但很多西方人確實帶來了西方先進文化,在當地開花結果。比如學貫中西的文學家林語堂,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之壹的林,都得益於當時鼓浪嶼的文化氛圍。
雖然林語堂對培養他的尋源書院頗有怨言,說教會學校不重視中文,不允許他們看課外書,不允許他們看孟姜女哭長城這種有趣的民間戲劇。他甚至對辛亥革命這樣的大事件壹無所知。他甚至認為“中等教育是浪費時間。”
只有努力學習西方先進文化,不惜“把殘紅葉寫成夕陽煙”,妳才能知道,閉關自守無異於在世界上留下壹股“無痕東風”,哪怕妳對自己的文化有再多的眷戀和溫暖。而在這種“無痕”的東風下長大的人,總是害怕“西風漸飛霜”。他們該如何理解和應對世界變化帶來的“北風狂”沖擊?
無論妳來自哪個國家,對於紮根鼓浪嶼,造福當地人民,甚至不惜重金在海外集資辦教育醫療的外國友人來說,因為遠離故土,未必能達到孟子三種樂的第壹快感,但卻能明顯地體會到“無愧於天而不憂於人”和“受天下英才教育”這兩種精神快感。
因為有“天地俯仰”的浩然正氣和“招賢納士”的激情,這些文化的傳播者即使遭到了日寇的虐待,在回首人生時,也壹定收獲了“吊桑扶槐”的喜悅。
當然,鼓浪嶼追求和接受先進文化的精神是代代相傳的,因為有了前人的努力,即使星星稀疏,也可以預言第二天早上的“黎明是美好的”,晚上的“月亮是明亮的,黃色的”會流傳下去。
看到渡口鼓浪嶼照片的今昔對比,不禁感嘆時光的變遷,卻又被鼓浪嶼新主人的故事和後繼者書寫的鼓浪嶼新篇章所感動。
除了“粵鴻儒辯,勝於金晶”的文化盛典和“倚絲竹長廊”的音樂飛揚的故事外,還有“鹿恩正藏,抹掉地圖”的感人故事。
據《鼓浪嶼詞典》的作者高瑜說,壹位著名畫家正在八卦樓附近畫壹棵大榕樹,這時壹位老人湊過來問道:
“這棵古樹是妳畫的嗎?”
得到名家肯定後,老人壹口氣說:
當畫家知道自己遇到了壹位“掃地僧”大師時,為之動容:“妳總是……”
“無名又老,名字都快忘了。”
……
這位老人叫葉永年,教了70年的畫。他壹生都在畫鼓浪嶼...
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包括壹個早年成名的詩人,堅持要把她的住所從地圖上抹去;有些專欄作家聽說有人要為他立碑,壹笑置之;壹位具有即興演奏技巧的壹流鋼琴家在教堂裏做了壹輩子的伴奏...
約翰·巴爾比曾經寫道:
正如大衛·布魯克斯在《群居動物》壹書中評論的那樣:
“這些模型是內心世界的地圖,它決定了我們如何觀察世界,我們賦予事物什麽樣的情感價值,我們需要什麽,我們如何做出反應,以及我們可以多準確地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夠“揚帆遠航”,享受“山海長”的世界,能夠在這個世界上自由地“寫詩寫宇宙篇”,為改變世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寫殘紅葉入嵐:發源於鄭虔三絕。《太平廣記》卷二八○〈書三〉任命鄭虔為博士。我得知在Jionji有好幾個放柿葉的房間,就借了壹個和尚的房間住下。天天向紅葉學書,老了也老了。後來他自己寫詩,畫出來,封成壹冊。玄宗詔書的末尾寫著“鄭虔三絕”。因為虔誠的詩、書、畫都是精致的,後人因為贊美人畫山水或詩、書、畫都是精致的。這裏我指的是在鼓浪嶼努力學習中西文化的學生。
②廣納賢才,俯仰天地:出自孟子《三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世界之王是不存在的。父母雙方都存在。兄弟,無緣無故。壹樂也。陽無愧於天道。不對別人居高臨下。樂兒也是。教育天下英才。桑莉婭。君子有三樂。”
(3)晨景好:出自魯《致陳倉小青望京城》,“傅舒駕飛,楚青帶。霧聚長安樹,雲歸仙地鄉。溪水漂流起泡沫,巖石景色朦朧明亮。“今天天氣真好,可以把田莊盡收眼底。
4擦地圖:可以指寧願做隱士,把自己的地址在地圖上擦掉的人,也可以指塗抹“宇宙地圖”在世界歷史上畫出豐富色彩的人。
⑤錦帆滿:蘇軾《二韻,沈總三三曲》“風來震帆初滿,雨入松江水漸肥。”這裏指出“大海”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得到周圍人的支持和鼓勵。
⑥詩書宇宙篇:從林語堂先生對自己的評價“兩腳通東西方文化,壹心通宇宙篇。”
1,這首詩是基於漢語新韻,畢竟新時代需要用壹些新詞。按白《折桂嶺,我秋塵壓鞍》格式填詞,已通過“詩我愛網”在線測試。
2.圖片攝於福建廈門鼓浪嶼。
3.以上解讀是我寫詩時的想法。壹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中國古典詩詞;二是在我再次失憶的時候去理解自己寫的詩。所以,只想沈浸在詩歌世界裏的讀者可以忽略。
4.但事後可能會有新的啟示,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從多個出發點去解讀。也許這就是寫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
5.聽了余先生的《書院:中國文化必修課》講座後,我不再為詩背後的白話該叫“創作背景”還是“詩的自我評價”而煩惱。中國古典詩詞是思想的煙火,背後的白話是思想的煙火引發的盛宴。換句話說,中國詩歌和現代散文是學者的個人標簽。
6.以詩為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變革的年代。艾略特在1930年為約翰遜博士的兩首詩《倫敦》和《人生的希望是空的》的合訂本作序時寫道:“不管人們喜歡與否,他們的敏感性隨著時代而變化,但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改變表達方式。很多二流詩人之所以二流,是因為他們缺乏發現自己與上壹代人感覺不同,必須使用不同詞匯的敏感和自覺。”——告誡自己既要有繼承又要有創新,更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我們時代的語言。
7.詩人華茲華斯說:“我相信我的詩歌的使命是安慰苦難;讓快樂的人更快樂,讓白天的陽光更燦爛;教導各年齡層的年輕人和有愛心的人真正地去觀察、思考和感受,使他們在行動和思想上更加善良。這是他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死去多年後,他們依然會忠實地完成這壹使命。”——鼓勵* * *。
8、作為心理學家的生活與中國詩歌!
四郎
關心傳統和現代才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