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是把水從水資源豐富的中國南方調到幹旱缺水的北方。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引水線,形成三條運河。東線工程自去年2月27日65438開工以來,今年中線和西線也將陸續開工,南水北調工程將正式進入建設實施階段。預計總投資將達到4860億元,整個工程預計要到2050年才能完工。屆時,每年將從長江向北方地區調水448億立方米,接近壹條黃河的水量,基本可以改變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投資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水利工程。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中國是壹個缺水國家,水資源總量約2.8萬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此外,水土資源在全國的分布很不均勻。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占全國的80%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40%,是壹個富水地區。然而,黃河、淮河、海河及西北內陸占全國50%的面積、45%的耕地和36%的人口,水資源總量僅為全國的12%,屬於缺水地區。西北和華北地區土地和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能源、糧棉油的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黃河、準準、海原平原、膠東半島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經濟發達的中國。目前,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並造成生態環境惡化,迫切需要調水。
水利部副部長張認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對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實現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南水北調工程可以基本緩解受水區水資源供需緊張的局面,逐步消除影響北方經濟發展的“瓶頸”,對沿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可以使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北方44個大中城市擺脫缺水的制約,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機會和空間。
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工程不僅是壹項供水工程和水資源配置工程,也是壹項造福於民的生態工程。張說,南水北調工程將極大地改善黃淮海平原的自然環境,特別是提高受水區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對實現受水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到2010年,相關地區地下水年超采量將減少36億立方米,可有效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對解決地面沈降等環境地質問題起到積極作用,緩解北方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中國水利部下屬四大流域水利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南水北調工程給各流域帶來了不同的發展機遇,也將為中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認為,中線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取水,沿伏牛山、太行山山前平原排水,止於京。這是壹個南北雙贏的項目。對北方受水區、調水沿線地區以及長江流域本身都會帶來很大的好處。可有效解決受水區缺水問題,顯著改善生態環境。尤其對解決首都北京缺水問題意義重大。南部地區將有效提高漢江中下遊防洪能力。沿河地區可以凈化河水環境,促進綠化和生態綠色農業的發展,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帶動建材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南水北調地區、調水沿線地區和北受水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錢敏認為,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取水,基本上是沿京杭運河向北抽水,向黃淮海平原東部供水,止於天津。進入淮河流域後,重點是汙染防治。東線工程水源為長江下遊,水量豐富,水質為ⅱ類,提供了優越的水源條件。其意義在於解決工業城市天津的缺水和水質問題。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認為,西線工程是解決我國西北地區幹旱缺水,促進黃河治理和開發的重大戰略工程。水資源短缺是黃河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實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根本途徑。西線工程在2050年前基本滿足黃河上中遊六省區及毗鄰地區的用水需求,同時推進黃河治理開發,促進上中遊河道整治,向黃河下遊供水,緩解黃河下遊斷流等生態環境問題。
海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誌民認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將從根本上解決海河流域的缺水問題:海河流域總受水面積約65438+萬平方公裏。2065.438+00通水後,長江將引水約70億立方米,城鄉供水能力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惡化得到遏制和改善。調水沿線城市基本不再開采地下水,淺層地下水恢復;白洋澱等濕地得到了維護和復興;通過管理和調配,有望扭轉部分平原河流常年幹涸的狀態。流域生態環境開始進入良性循環。海河流域16大中城市要以長江水為第壹水源,減少或禁止開采地下水,把以前擠出來的農業用水還給農村。
南水北調工程的啟動將為水利建設、建材、工程機械、汙水處理等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據上海《文匯報》報道,南水北調東線壹期和中線壹期工程將投入約1000億元固定資產用於建築設施或工程安裝。這對於水利施工企業來說,無疑是壹個好消息。特別是在東、中、西三線施工中,可能會遇到泥水盾構施工、極寒地區大壩施工、深埋特長隧道施工等情況。在這些方面有專長的建築企業會在工程競爭中勝出。南水北調工程也將為建築材料制造商提供機會。據測算,按照項目規劃方案,東線、中線壹期工程將消耗水泥近800萬噸。這為項目沿線省份的水泥生產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啟動,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將會越來越活躍。東線工程需要研發的設備主要是低揚程、大流量、高可靠性的大型泵站設備。中線工程隧道擬采用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西線工程隧道由於地質復雜,必須采用硬巖全斷面掘進機施工。
業內專家認為,南水北調工程部分施工技術和設備技術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難度大,目前難以解決。中國很可能采取技術引進,以合作生產或純進口的方式尋求與外商的合作。
南水北調三線工程
東線工程:長江水從長江下遊的江都、揚州抽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其並行的河流,逐步向北抽水,與洪澤湖、羅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相連,起到調蓄作用。離開東平湖後,分兩路送水:南行,通過沂山附近的隧道過黃河;另壹路向東,通過膠東水幹線經濟南向煙臺、威海輸水。該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
中線工程:大壩擴建後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規劃路線開挖渠道輸水。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通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緣,在鄭州以西的古柏嘴處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繼續北上,基本可自行流向北京、天津。該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
西線工程:在長江上遊的通天河、雅礱江和大渡河上遊修建大壩和水庫,並在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開鑿輸水隧洞,將長江水引入黃河上遊。西線工程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等6個省(自治區)黃河中上遊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黃河幹流骨幹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還可以向毗鄰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供水,必要時向黃河下遊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