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能力: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詩歌的意境。
過程和方法:通過朗讀,結合意象來欣賞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感知美、愛、自由的能力。
學習情況分析
初中的學生讀了很多新詩,但高中這個階段是文學鑒賞的開始。教師應在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經接觸了相當數量的新詩的實際,采取適合詩歌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解讀詩歌,形成初步的詩歌鑒賞能力,培養文學美。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詩人獨特的意象選擇。
教學難點:從形象到意境的理解過程。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引進新課程,進入國內。
1,導語設計:“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壹首帶著淡淡哀愁的送別詩,打動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心。徐誌摩,他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又這樣悄無聲息的走了。詩人誌摩是壹個怎樣的人?讓我們隨著誌摩的《別康橋》走進詩人的內心。
2.解決問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再來,再來;劍橋,告別的對象
徐誌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世哲。1918去美國留學,1920去英國劍橋大學讀博士。在此期間,徐誌摩結識了林,並度過了壹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別了,康橋》是壹首典型地展示徐誌摩詩歌風格的詩歌。詩歌記錄了詩人在1928年秋天返回英國,告別劍橋的情感經歷,表現出壹種帶著淡淡傷感的別離。劍橋,或劍橋,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關於劍橋的壹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現在要和它說再見了,萬千柔情和情懷湧上心頭。何康河水打開了詩人的靈魂,喚醒了被蟄伏在心中已久的激情,於是便成了這部代代相傳的傑作。
第二,閱讀詞條,感知內容
1.老師示範朗讀。
註意:註意發音,把握節奏,聽情緒。然後想:
a、速讀用什麽語言?
b,讀什麽調。
c,讀什麽情緒。
2.單詞的發音(見課件)。
3.學生談論聽力和閱讀。
用大屏幕打出閱讀說明;
(1)語速:慢。
(2)語氣:低沈。
(3)情感:不要放棄。
4.品味節奏。
押韻:
(1)每壹節押韻,押韻壹個接壹個。
(2)押韻有哪些?來,顏色;娘,哎;搖壹搖,草;彩虹,夢想;回,宋;蕭,橋;加油,蔡。
旋律:舒緩(第壹節);溫柔(第二、三、四、五段);深沈而平靜(第6和第7節)
用屏幕播放讀這首詩的節奏。
5.思考:第二段中,什麽樣的場景讓作者心情蕩漾?用妳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場景。
【例】夕陽西下,給何康河邊的柳樹披上壹件華麗的金色外衣,就像盛裝的新娘,在何康河柔和的水波中搖曳。
6.根據以上欣賞方法,分組討論:通過作者在第3、4、5、6段的細致描寫,妳能看到哪些場景?請描述壹下這樣的場景。
(做好作文,然後每組畫壹小段)
(總結參考——學生答完之後總結)
第三段:在何康清爽的河水中,綠草在軟泥中自由快樂地舞動。
第四段:夢像彩虹壹樣五彩繽紛,何康河中每壹顆漂浮的海藻都沈浸在壹個被發現的自由的夢裏。
第五段:撐著長竿,駕著平底船,我在何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尋夢,天上的星星倒映在何康河的水波中,水天壹色。船在星光中搖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唱歌才能表達我的感受。
第六段:夢不變,人有錯。我還能撐起壹根長桿去尋找自由的夢想嗎?今夜的寂靜會陪我悄悄離開。離開這個自由的劍橋,離開這個自由的夢想。
7.現在大家都表達了文字的意境。作者為每個人描繪了壹個向往的何康世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真的。既然妳已經描述了詩中的圖畫,妳能給每幅畫起壹個美麗的名字嗎?
揮手拍告別照
金柳蕩漾圖
這個年輕人愛炫耀
夢完整而清晰,譚突
尋夢打曲地圖
劍橋寂靜地圖
悄悄離別圖
第三,把握形象,實現情感
詩歌借助意象表達情感,詩歌欣賞可以從詩歌的意象入手,進入意境,欣賞詩歌。
1,問題:這篇文章在景物描寫的選擇上有獨到之處。請找出這篇文章裏的風景是什麽。
清:雲、金柳、柔波、綠草、星光等自然風光。
(1).學生談論他們最喜歡的圖像和喜歡它們的原因。
(2)老師補充說明。
2.圖片欣賞
夕陽西下,余暉給河邊的柳枝披上了迷人的金黃色,垂柳,仿佛壹位美麗溫柔的新娘羞澀地站在那裏,在波光粼粼的浪花中帶著羞赧的笑容,“我”似乎就是那個幸福的新郎。我不禁感到心頭蕩漾。清澈的河水滋潤著軟泥上的綠草,在何康河的柔波中歡快地舞蹈,驕傲地向行人打著招呼,似乎在宣告它沐浴何康河的自由與舒適。那個“我”是“甘願做壹株水草”!“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勾起人們對多彩人生的遐想;“載滿星光的船,在星光的燦爛中歌唱”點燃了人們對生活的浪漫與激情。“金柳”、“波光”、“青春”、“星輝”等眾多色彩斑斕的意象,構成了壹幅明亮和諧的畫卷。畫面迷人,回憶甜蜜,情感熱烈奔放。
這些豐富多彩的圖像使劍橋像壹幅畫壹樣生動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請用這種方法畫其他的畫。
(學生自主討論並畫圖)
3.總結作者的情感發展過程。
如膠似漆——歡喜依戀——更多的歡喜依戀——對康橋的永久依戀——情感高潮——沮喪、沈思——悄悄告別。
第四,深入品味,探索感受
這首詩不僅看起來很美,聽起來也很美。學生們感覺到了嗎?
分角色大聲朗讀,壹起朗讀,單獨朗讀,體會三美。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築美。
繪畫的美,意味著詩歌的語言選擇了更豐富多彩的文字。全詩選取了“雲、金柳、夕陽、波浪、影子、綠花、彩虹、草地”等詞語,給讀者以視覺色彩的想象,也表達了作者對劍橋的深情。全詩有七節,幾乎每壹節都有壹幅可以畫的畫。如果妳輕輕揮手告別西邊的雲,沿河的金柳在何康河中搖曳;何康河底的水草搖曳著,似乎有話要對詩人說...作者讓每壹幅畫都充滿了流動的畫面美,並通過具有強烈動作的文字給人以立體感,如揮舞、蕩漾、搖曳、粉碎、回遊、揮動等。
音樂美是指詩歌的音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這些都是音樂美的表現。韻,韻足:來,色;娘,哎;搖壹搖,草;彩虹,夢想;回,宋;蕭,橋;加油,蔡。音節和諧,節奏感強。壹圈又壹圈。第壹段和最後壹段在意義和節奏上相似,形成了呼應的結構形式。
建築美是結的對稱和句子的整潔。《再別康橋》有七節,每節兩句,單雙行錯開壹格。無論從排列還是字數上,都是整齊劃壹,給人美感。
(解說:在詩歌形式美的鑒賞方面,結合徐誌摩、聞壹多等人所倡導的“音樂之美、繪畫之美、建築之美”的詩學觀念,本文著重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老師重點講繪畫之美,學生討論音樂之美,建築之美,最後老師總結。)
第五,文本的總結、擴展和延伸
1.再讀壹遍課文(背對背)。
這首詩用優美抒情的語言,描述了我回母校劍橋泛舟江中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我對劍橋的眷戀和如煙的離別之情。
2.擴展和延伸。
劍橋是徐誌摩靈魂的故鄉。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劍橋戀戀不舍,希望永不分離的感情。下面我們來欣賞壹下徐誌摩的另壹首送別詩:《石安的娜拉》。
沙揚·娜拉
-給日本女孩的
最是那壹低頭的溫柔。
像壹朵蓮花,克服不了涼風的羞澀。
保重,保重,
寶藏裏有甜蜜的悲傷-
戰場上的娜拉!
閱讀完全班後,討論:
(1),這首詩是誰的?(詩人不是日本女孩)
那個日本女孩叫什麽名字?(希安·諾拉)
她的名字還有別的含義嗎?
“shian Nora”是迄今為止日語中“再見”壹詞最美的翻譯。“詩安娜拉”不僅是揮手告別的柳樹,似乎也在呼喚女孩溫柔的名字。
②這是詩人泰戈爾訪日後的感傷之作。詩的開頭,用壹個構思巧妙的比喻,描繪了壹個女孩的羞澀。“低頭的溫柔”和“涼風之外水蓮的羞澀”這兩個對立的意象恰到好處地重疊在壹起,使我們產生壹種朦朧的美感。接下來,我們彼此珍惜,我們體會到詩人的離別之情。
(3)“甜愁”,愁怎麽會甜?
甜蜜和悲傷在感情上看似矛盾,其實不然。這種寫法豐富了詩歌的情感。
3.布置作業
(1),完成學法大視野中的相關作業。
(2)預習下壹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