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從神舟壹號到神舟七號的發展歷程

從神舟壹號到神舟七號的發展歷程

從神舟壹號到神舟七號看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從神舟壹號到神舟五號,每壹次發射都要進壹步優化。我們在開發的同時進行太空測試,並從每次飛行中獲得新的東西。”

神舟壹號:橫空出世。

1999 165438+10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壹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壹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經過21小時的飛行和預定的科學實驗,中國人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在神舟壹號飛船的座艙裏,有壹個男性模擬器,身高約1.70米,穿著宇航服。這個模擬人就是壹個傳感器,用來采集返回艙在太空中的溫度、濕度、氧氣等各種測試數據。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在我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配合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3個技術難題,即成功研制了高可靠性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安全返回技術,建成了良好的載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統。

“我們的飛船比美蘇晚發射40年,但飛船的技術水平應該相當於他們現在的水平。要體現技術進步,不能照搬,要迎頭趕上。”王永誌說。

短短七八年,中國航天人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走過的路。

中國第壹艘無人駕駛神舟飛船的發射揭開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的新篇章。

神舟二號:全新亮相

神舟二號雖然是第二艘無人飛船,但它是中國第壹艘全尺寸飛船,也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技術狀態與載人時基本相同。

宇宙飛船在軌道上運行七天後返回地面。飛船上開展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學和物理學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飛船的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美國壹家報紙評論說,隨著中國於2001,1,1成功發射神舟二號飛船,“中國古老的飛天夢想將不僅僅是壹個傳說,中國宇航員將更接近天堂。”

神舟三號和四號:堅持不懈

神舟三號飛船產品進入第四天,出現了飛船通艙插座信號不導電的問題。決策者果斷決定:進度服從質量,推遲發射!

飛船艙內3000多個觸點全部接通後,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

實驗結果表明,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器、擬人生理信號設備和人體假人,可以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軌道艙在太空軌道上停留了180多天,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實現,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9個月後,12年6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嚴寒惡劣條件下成功發射。

史無前例的持續低溫天氣:-28℃,比發射大綱規定的最低發射溫度-20℃低了8℃!1986 65438+10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墜毀,原因是壹個O型圈橡膠密封因低溫變形失效!

經過充分的實驗數據論證和氣象咨詢,專家選定了較好的窗口,調整了發射流程。嚴寒中,參試人員用149件保暖物品包裹火箭關鍵部位,壹直吹熱風,直到發射前15分鐘。

2003年6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完成了全部預定試驗內容,打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記錄!

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在全載人狀態下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人“伸手可及月球”的日子並不遙遠。

神舟五號:中國的夢想

歷史會記住那個時刻: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5月9點,中國成功發射了第壹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

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之旅,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此時此刻,距離我國第壹艘實驗飛船發射已經3年零329天,距離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只有11年零25天。

在發射載人飛船之前,前蘇聯進行了5次無人飛船發射試驗,美國進行了8次無人飛船發射試驗。經過四次飛行測試,中國的神舟飛船成功地將人送入太空。神舟五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著陸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史性突破。

然而,在神舟五號飛船進場前的最後壹輪地面測試中,發現返回艙座椅的緩沖機構不能完全滿足緩沖發動機備份的要求。.....70天後,科技人員攻克了這個以正常速度需要半年才能解決的難題。

“我們用了10年的時間完成了壹項偉大的歷史任務,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也是中國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的重大貢獻。”前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說。

神舟六號:揭開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5年2月9時,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從甘肅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場升起,以優美的曲線在空中成功演繹“中國制造”。

10 6月12日,神舟六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新華社記者趙建偉攝

記者透過屏幕觀察到,無論是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還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都是來自中國的忙碌而緊張的人,黑頭發,黃皮膚。據了解,神六的整個R&D過程是我國完全依靠自己的技術獨立完成的,擁有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把神舟擡上天的運載火箭,僅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和逃逸系統,就采用了3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這說明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從基礎技術的研究到精密零件的制造,都能真正實現“中國制造”。

在中國幾十年的航天史上,“中國制造”的概念壹直貫穿始終。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

在我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配合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3個技術難題,即成功研制了高可靠性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安全返回技術,建成了良好的載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飛船從研制之初就瞄準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的水平,直接采用了多人多艙的設計方案,利用空間創造了世界之最。從火箭研制的高標準到航天器設計的高起點,從建立獨特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到形成先進的航天測控網絡,壹系列新技術、新創造、新成果都是自主創新智慧的結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雖然起步較晚,但從壹開始就站在高起點上,涉及的主要關鍵技術都是中國自主創造的。

此外,業內人士還認為,神六的發射將促進國內許多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能力的發展。根據國際經驗,在航天領域投入1元錢,將為全社會產生8到14元的帶動效益。神舟載人發射是大量技術的集成,涉及發射、火箭制造技術和回收、測控、生命保障系統等關鍵技術,可以帶動很多科技產業的發展。同時,參與神舟載人飛船研制的上下遊企業和技術研究機構有上百家,相關合作單位有上千家。載人航天技術將推動新材料、生物、通信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戰略中,神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中國正在穩步推進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階段,並向第三階段邁進,即建立空間站。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載體,神六在當今世界最復雜、最龐大、風險最大的工程系統中,以其高技術密度和尖端技術聚集的優異表現,在太空中完美詮釋了“中國制造”。

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後,國外各通訊社爭相發來消息,稱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 *報道稱,繼神舟五號之後,中國再次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向世界展示了航天大國的地位,弘揚了國威,增強了凝聚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表示,中國正在穩步推進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二期工程,向三期即建立空間站邁進。

神舟七號蓄勢待發。

在中國航天海洋調查船基地成立30周年之際,基地負責人簡世龍2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神舟七號任務實施時,將組建王源測量船隊執行海上測控任務,任務準備基本就緒。

簡世龍說,多艘王源艦和兩艘新壹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已投入使用,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執行神舟七號海上測控任務,這是王源艦隊歷史上同時出海船舶數量最多的壹次。

基地黨委書記丁興農介紹,今年以來,基地對3艘老舊艦艇進行了全面檢修維護,對艦上所有設備和線路進行了逐壹檢查,並對部分老舊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

2007年9月交付的1新壹代測量船已於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實踐檢驗。今年4月交付的第二艘新壹代測量船也於近期進行了船舶航行訓練和狹水道航行訓練,並進行了8個方向的慣導設備精度鑒定,充分檢驗了設備的性能指標和測量精度。

丁興農說,基地對即將執行神舟七號任務的科技人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使科技人員具備壹人多能的能力,能夠同時勝任多個不同崗位。目前,各測量船設備狀況良好,科技人員士氣高昂。紮實有效的準備工作,為今年下半年圓滿完成神舟七號海上測控任務和其他測控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