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比較舒婷的《致橡樹》和戴望舒的《雨巷》,談談他們的創作特點(從個人和歷史背景等方面。).

比較舒婷的《致橡樹》和戴望舒的《雨巷》,談談他們的創作特點(從個人和歷史背景等方面。).

從個人和歷史背景看,戴望舒經歷了“五卅慘案”和“四?“壹二·壹二”反革命政變、抗日戰爭等歷史事件,生活充滿艱辛,個人情緒低落,使得戴望舒止步於個人圈子,輕聲吟唱,使得他的作品多為深沈而淡淡的憂傷。舒婷沒受那麽多苦。雖然她去了農村,但是沒有那麽多家庭的煩惱和民族的仇恨。她的思想更多的是壹個從迷茫到覺醒的旅程。在作品中,她追求個人命運,寄希望於國家。《致橡樹》展現了現代女性對平等與和諧的追求。(2)在抒情方式上,戴望舒“以物抒情”,即抒情、凝重、沈郁;舒婷有著強烈的主體意識,“物我壹體”,抒情中不乏激情。就藝術表現而言,象征是現代主義和朦朧詩人們最重要的技巧。戴望舒的創作傾向於傳統,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愁如丁香的少女”的意象,用丁香來表達自己的心事,這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慣用意象。舒婷更致力於創新。她從蒙太奇中借用了形象切割、變形、幻覺等現代藝術手法,豐富和加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語言上,戴望舒的詩歌語言富有音樂美,清新雋永,句式工整,音韻和諧,感情淺深,節奏韻律優美。舒婷詩歌的語言風格是口語化的、樸素的、生活化的,具有樸素之美,更加自然、流暢,富有美感。(5)在詩歌結構上,戴望舒的詩歌結構比較傳統,追求詩歌結構的內在美;舒婷詩歌的結構是多樣的、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