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壹位名叫米莎·瓊斯的加拿大鋼琴家寫了壹本音樂集。那裏收集的音樂有美麗如畫的標題,如《彩虹之後》、《夢外》、《陽光谷》和《太空中的蝴蝶》。他在序言中寫了壹本自己的傳記,說他想成為壹名音樂畫家。後來慢慢的,他找到了自己的音樂語言。此時的他,不再追求用音樂去描繪什麽形象,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那種靜夜雪花飄落觸地的感覺;微風吹過莎草的幹爽氣息;遠處天空閃電造成皺紋的感覺;傍晚湖水拍打著海岸的感覺...
米查·瓊斯的音樂很安靜,大部分都是壹個音型重復的;和聲簡單,很少有復雜的不和諧音,在形式和調式變化的風格中似乎更為常見;旋律簡單,通俗易懂;音色個性不強,有時沒有旋律。聽著,聽著,妳會忘記這是米夏·瓊斯的音樂,而不是樹葉的低語。
鋼琴師在1983認識了壹個音樂出版公司的經理,出版商壹直想推出壹種新的適合人們閑暇時聽的音樂。兩人壹拍即合,很快米莎的作品逐漸在美國傳播開來。壹開始這種音樂並不那麽搶眼,各個唱片店的老板也不知道該放在哪壹欄。它就像輕音樂,沒有深刻的道理,但它有古典音樂的風格和風格。它通俗,卻表現出超然的心境;容易流行,但不像壹般的流行音樂那樣平庸、動蕩。壹些唱片店不得不把它列在所謂的最新到貨專櫃下,漸漸地就成了氣候,港臺的壹些出版物也被翻譯成“新時代”或者“新世紀”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