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法國藝術歌曲起步、發展、繁榮。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藝術歌曲名稱和風格,比如德國叫Lied,俄羅斯叫romance,法國叫melodie。但從體裁屬性來說,都屬於藝術歌曲的範疇,是壹種更加精煉完善的演唱會獨唱歌曲。
概述早在16世紀中葉,法國就出現了許多呂特伴奏的獨奏曲。16年底,除了民謠和街歌,流行壹種復調音樂伴奏的舞曲。17世紀初,浪漫主義從意大利傳入主和音音樂後發展迅速。再加上歌手的演唱和傳播,出現了用魯特琴、吉他或哈珀·賽科德伴奏的獨唱歌曲,數字低音被正式的記譜法取代。當時的歌曲種類很多,有精致的宮廷情歌;有田園情歌,也有描寫牧羊人的抒情歌曲;浪漫和敘事歌曲起源於歌唱詩人;有城市歌曲改編的流行歌曲;有舞曲和飲酒歌也有簡單輕松愉快的歌;也有政治諷刺歌曲。17世紀著名的詞曲作者有P. Guedron、A. Boether、G. Ba Taye、S. Lecamus、M. Barr等。
18世紀,由於J.-J .盧梭的倡導,歌曲創作趨於民歌風格。18世紀,除了壹首J.P.A .馬丁尼寫的美妙而哀怨的《愛的喜悅》之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如P.-A .蒙西尼、F.A .菲利多、N.-M .達拉萊伊、A.-E.-M .格雷特裏等,今天的聽眾已經很少聽到了。18世紀初,室內清唱劇從意大利傳入法國,J.-P .莫拉寫了著名的由三首詠嘆調和1朗誦組成的《俄耳甫斯》,f .庫普蘭也寫了壹些獨唱歌曲。18年底法國大革命期間,產生了很多優秀的革命歌曲,比如《我們來吧》、《馬賽曲》等等。此外,專業音樂家F.-J .戈塞克和E.-N .梅胡爾也創作了壹些愛國歌曲。
19世紀法國藝術歌曲的主要先驅是瑞士出生的l .尼德邁爾和h .蒙佩。他們采用了阿·德·拉馬丁、V·雨果、阿·德·繆賽等的浪漫主義詩歌。,突破了言情的舊模式(整齊刻板的樂句),創作出了藝術性很高的新歌,如前者的《湖》,後者的《安達盧斯的姑娘》,都是代表作。其他作曲家如E.L .哈萊維和A.L .克拉皮松都發揮了先驅作用。
法國藝術歌曲發展時期法國藝術歌曲的真正開始,應該說是從h .柏遼茲開始的。他是第1個用“旋律”這個詞稱呼自己歌曲的人,也是區別於德國藝術歌曲和“旋律就是壹切”的歌曲的人。它不同於早期的法國浪漫,它的結構不再局限於對稱和分段的創作規範。鋼琴伴奏更具有獨立性和表現力。雖然他早期的歌曲如《牧羊女的煩惱》仍是傳統的浪漫主義形式,但他在1830年用英國詩人T·摩爾的法文譯文創作9首愛爾蘭歌曲時,已經沒有了浪漫主義音樂的痕跡。柏遼茲還寫了壹些最好的歌曲,如《布列塔尼的年輕牧羊人》、《戰俘》、《田野》、《我相信妳》等。1841中,柏遼茲用T. Gauthie的詩作曲的聲樂套曲《夏夜》是他最重要的歌曲創作,其中《人去樓空》最為完美,《海邊淺灘上》中悲傷的疊句感人至深,其他四首歌曲也各有特色。
繼柏遼茲之後,g .邁耶在1849年出版了壹部歌曲集,這40首歌曲基本上都受到了德國藝術歌曲的影響。古諾創作了200多首歌曲,其中大部分是浪漫主義形式的分段歌曲。他早期的作品是最好的,旋律新穎,古樸典雅,和聲豐富,個性鮮明。代表作有《小夜曲》、《啊!我美麗的叛逆,五月的第壹天又來了!草是綠色的。
G.比才壹生創作了48首歌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戲劇《永別了,阿拉伯情婦》,帶有鮮明西西裏節奏的十四行詩,《柳琴》,田園情歌和搖籃曲。
長度Delib的歌輕快活潑,略帶異國情調。代表作有《離別》、《桃金娘花》、《四月》、《加的斯姑娘》等。
J.馬斯在創作風格上沿襲了古諾,但更精致,更感性。1866年,他寫了由壹首序曲和七首歌曲組成的四月詩和分為七段的田園詩。他是法國聲樂套曲的創始人。
比利時出生的c-a . Franck的歌不多。他受到德國藝術歌曲的強烈影響,充滿浪漫主義,缺乏法國氣質。弗蘭克的歌曲作品有《玫瑰的婚禮》、《夜曲》、《遇見上帝》等。表現慶祝豐收儀式的《遇見上帝》,在伴奏中巧妙地運用了聖歌《贊美天國》的模塊化旋律,顯得特別新穎獨特。
C.聖桑是壹位多產的作家,風格多樣。雖然深受德國影響,但他的歌曲有壹種自發的抒情氣質,豐富多彩的想象和精湛的筆法。他的《蟬》、《螞蟻》、《國王作的軍隊進行曲》都是佳作。1872創作的帶有東方色彩的歌曲也是原創。
弗蘭克的學生V·丹迪的作品目的性很強,音樂色彩略顯暗淡,對當時的法國作曲家有相當大的影響。他為自己的詩所寫的歌曲《航海之歌》把波濤洶湧的景象描繪得十分生動。雖然這三位大師的表現手法不同,但他們獨特的稟賦、性格和風格都是法式的。他們都在法國藝術歌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G.福萊壹直寫作到20世紀,但他的創作仍然屬於19世紀的範疇。他創作了超過100首歌曲,並因其在聲學音樂方面的成就而贏得了世界聲譽。他的歌曲曲調優美流暢,結構簡潔對稱,情感深刻,想象力豐富,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法國人特有的精致、細膩、瀟灑、優雅的風範。他的早期作品受到古諾的輕微影響,但他很快表現出獨特新穎的技巧。比如在他早期的代表作《呂底亞》中,運用三連音調式發展旋律就是壹例。他善於在伴奏中以和聲的微妙變化和節奏的巧妙變化來烘托抒情旋律,善於將音樂旋律與歌詞的重音有機結合,如《水邊》。他更擅長用常見的材料組成原始的畫面,如人物古色古香、風情萬種的如畫歌曲《月光》和情景生動的水彩《曼陀林》。福萊的音樂氣質與詩人p·韋蘭精致而略帶傷感的歌詞非常吻合。他用豐富多彩的音樂語言清晰地表達了原詩的美妙意境。此外,他的《追夢記》、《奈爾》、《我們的愛》、《伊斯法罕的玫瑰》和套曲《好歌》都是傑作。此時,法國藝術歌曲在創作、技法、體裁、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取得了新的成就,達到了成熟階段。
h迪帕克作曲1868 ~ 1884首。他的歌曲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和藝術感染力,如憂郁的懷舊之歌,充滿抱怨的嘆息,含蓄深情的憧憬,在和聲上有些被R·瓦格納模仿。羅·瑟蒙德的《莊園》是壹部富有戲劇性的獨特作品。《費德利》是對中世紀民謠的模仿,最初是為女中音創作的。整首歌由三段和1首重疊歌曲組成。重疊的歌聲是整首歌的主要動力,每壹次重復都暗示著城堡的女主人又度過了壹個從日落到黎明的夜晚,等待著那個對的人。迪帕克最完美的歌曲是c .波德萊爾寫的《邀遊》和《舊生活》。這兩首歌充滿了東方的幻想和對平靜生活的向往。
德彪西大多使用他同時代人的詩歌歌詞。他的壹些歌曲在旋律上不如福萊,在情感表達上不如迪帕克熱情,但他善於使旋律線條符合歌詞和音準的起伏,將音樂與法式節奏和重音有機結合,使詩歌、音樂和語言成為和諧的統壹體。鋼琴伴奏和人聲在他的歌曲中同樣重要。他早期的歌曲包括《美麗的黃昏》等著名歌曲。他用維蘭德的詩創作了18首歌曲,1882年創作的曼陀林是他最好的作品。《曼陀林》寫於弗利的同名作品之前。他運用斷奏與連奏、三連音與連奏、大調與小調、和聲色彩與音量等對比手法,完成了這首優雅而富有詩意的小夜曲。聲樂套曲《被遺忘的小詠嘆調》寫於1888,其中《向前看》懷念夏日黃昏的戀人;有《我的心滿是淚水》聽著窗邊單調的雨滴聲;有壹個故事,講的是壹個饑餓的窮人在遊樂園裏騎著旋轉木馬,來忘記自己的孤獨、貧窮和煩惱。他還用P. Ruiz著名的散文詩創作了三首《Pyreths之歌》,這也是他的成功之作。1910年,他的《弗朗索瓦·威龍三首敘事曲》不同於其他作品,在氣質上更為蒼勁,更具戲劇性。德彪西在1884年用S .馬拉赫姆的詩寫了鬼,在1913年用他的詩寫了三首馬拉赫姆的詩。德彪西自己創作的最後1首給無家可歸兒童的聖誕歌,表達了作曲家對第壹次世界大戰中流離失所的法國兒童的深切同情。
E.小宋是弗蘭克的弟子,他創作了近40首歌曲。他的作品經常受到感傷和浪漫的影響。早期作品有《蝴蝶》、《蜜蜂》、《魅力》。由C.-M.-R. leconte de Lille作曲的《Nanni》是小宋最好的作品,其情感表達含蓄而真摯。他的意大利小夜曲其實既不是小夜曲,也不是船歌,而是壹首優美的抒情歌曲。夜曲的曲譜雖然標有□節拍,但鋼琴伴奏部分給人的感覺是□節拍,所以演唱時要保持節奏準確、均勻。《永恒之歌》寫於1898,離他去世不到壹年。整首歌充滿了絕望,有壹種陰郁動蕩的氣氛。
m·拉威爾* * *創作了39首歌曲,其中11為民歌或傳統歌曲配以和聲,改編很有特色。他的早期作品,如《聖徒》、克萊門斯·莫羅的兩首諷刺短詩以及套曲《山魯佐德》,顯然受到德彪西的強烈影響。後者由三首歌曲組成,1號亞洲的音樂構成11個不同的畫面;第二首《魔笛》最為著名,描寫了壹個東方少女和她的情人迷人的笛聲;最後,1《那個冷酷的人》描述了壹個東方女孩竭盡全力用自己的美貌吸引壹個年輕男人。小夥子也曾壹度動心,卻淡然離去。其他1套曲《自然的故事》包括五首歌:《孔雀》、《蟋蟀》、《天鵝》、《翠鳥》、《珍珠鳥》。旋律充滿了朗誦,與法語音調的變化相壹致。鋼琴伴奏暗示了不同的動物特征。《希臘民歌五首》是壹首真正的民歌,和聲安排巧妙。1932年,拉維爾以三首西班牙舞曲的節奏創作了最後壹首1組曲《堂吉訶德到杜爾西的涅》,由五首歌曲組成。最初是為電影《堂吉訶德》配樂而寫,演唱時要求莊重威嚴,符合人物性格。
A.拉塞爾寫了35首風格獨特的歌曲。他早期的作品是印象派的,善於運用傳統復調對位技法,將精致的和聲與復雜的節奏緊密結合。他的作品旋律線經常被長時間的停頓打斷,用沈默來彌補聲音比發聲更好。他的成功作品包括《雨中花園》、《薩拉曼卡的《單身漢》》、《薩拉班德》、《危險的心》和三首中國詩歌翻譯歌曲《致壹年》。
先生,分居的夫婦和壹個好妻子的回答。
F.普朗克40年寫了146首歌。這壹天,這壹夜,由10首歌曲組成,是他最好的套曲。另壹首1組曲《動物歌唱》(又名《俄耳甫斯的追隨者》)寫於1919。他用G. Apollinaire的詩作為歌詞,描繪了駱駝、山羊、蚱蜢、海豚、蝦、鯉魚等動物的生動形象,並配以鋼琴和長笛。他寫了五首詩,《冷與熱》,用p .艾呂雅的詩寫了畫家的作品,用l .德.維爾莫林的詩寫了兩首組曲,《幻想的訂婚和變化》。普朗克的歌曲節奏簡單,旋律往往由等時長的音符組成。他的歌很少有語速變化,動態變化只是句與句之間的對比。演唱時,他強調使用連貫的唱法,很少使用敘事的方法。
上述迪帕克、德彪西、普朗克等人的構思新穎、筆法精湛、聲樂作品獨特多樣,極大地豐富了法國藝術歌曲的寶庫。
同時代的作曲家如歐·梅西安和丹妮爾·勒紹爾也創作了壹些歌曲,如前者的《三首歌》、後者的《土地與天空之歌》和《亮如白晝》,都是很有特色的法國藝術歌曲。
歌唱特點
法國藝術歌曲的主要特點有:①法國民族性格不喜歡誇張,喜歡用簡潔多樣的結構形式表達細膩含蓄的感情。法國藝術歌曲的簡潔優雅是其民族性的體現。法國詩人和作曲家往往在歌曲中表達意境、意境、暗示、印象或象征主義或帶點憂郁和悲傷的模糊感受,很少進行浪漫暴力的情感爆發。所以在演唱中要求嚴格控制聲音,不奔放,又要自然流暢,含蓄激昂,細、純、不細膩;短語的劃分和結構層次要清晰。
法國人愛美,所以也註重音樂的形式美,追求柔和連貫的聲音、精煉的和聲、簡潔的音樂結構、柔順的調制、多彩的效果、準確的音準、節奏和優美的旋律線條。
③法語的語言特點:法語包括四個鼻音,包括15個元音和3個半元音。壹些語言學家仍然使用原始的16元音,加上他獨特的語調、鼻音和語調,法語富有音樂性。法國藝術歌曲的旋律基本上是隨著法語音準的起伏而創作的,所以在演唱前需要反復背誦歌詞,掌握歌詞的節奏、音調、韻味和意境。特別需要註意的是,連續念咒的用法與平時講或唱民歌是不同的。用得多,講究,與表演風格、趣味、條款、文化素養密切相關。
法國藝術歌曲和民謠、流行流行歌曲沒有任何關系。他們往往有壹種貴族氣質的優雅和知識分子階層的文化修養,卻少有鄉土氣息。總之,凡事都要適度,任何過度或不足(對聲音的過度控制、誇張的吐字、不友好的語氣、冷漠、平淡或暴力的表達等。)與法國藝術歌曲精致優雅的演唱風格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