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莒文化樂毅基地與石國橋

莒文化樂毅基地與石國橋

莒國古城位於今天莒縣縣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西周時期莒國的首都面積將近100平方英裏,是現在程菊的六倍多。《水經註》曰:“其城三重,盡人皆知其全,惟南有壹門,城內十二裏,郭周四十裏。”在程菊東南約3英裏處有壹堆小山般的巨石,被稱為“樂毅基地”。公元前284年,燕昭王采納了樂毅的建議,集結了楚、韓、趙、魏、燕的力量。以為大將軍,攻打齊國,攻占了70多座城市。齊國首都臨淄也淪陷了,只有居安和即墨沒有被攻破。當時,祁萱國王獨自在居安避難。樂毅率領壹支軍隊包圍了莒城,並在城東南用巨石築起壹個高臺,以觀察城內的情況。戰爭後來在莒、即墨壹帶逆轉,戰爭的硝煙很快散去,但“樂毅基地”卻留了下來,默默註視著千年古城墻。就像後世的詩裏寫的:“古城東望芳草,卻未被長河所限。”負郭謙成了屏障,封印在千裏之外。夏明園樹驚火,風寒浪憶鼓。往事已醒芭蕉鹿夢,空場飄零。“程菊的外墻和次城墻建於周至漢代。今天,程菊的城墻在元代被還原,在明代用磚建造,所以有“三鎮”的說法。“石國橋”最初位於護城河上。那是壹座五孔石橋,長6米,寬3米。它在20世紀70年代被拆除了。在橋的西邊有兩座古代紀念碑。臥碑立於唐代,碑身是明代遺物。在兩碑稍偏南處,還有壹塊石碑,正面用隸書寫著“過石橋”二字,是清康熙年間(1662)韓洪度所立。石碑上的銘文講述了壹個古老的故事:春秋時期,有壹個名叫朱梨樹的人在莒國做官。他忠於君主,愛國,睿智,有遠見,但君主宮傲卻昏迷不醒。後來,宮傲確信這個國家被毀了。李叔叔聽說後,想回去為國捐軀。朋友勸道:“妳為什麽要為他去死?"黎叔說:"我今天要為國捐軀,以此來警告那些不知良臣、類似的君主,使他們不要重蹈覆轍。」李淑壹回到居安,站在五孔橋上,見城垛依舊,物是人非,呂燕滿目瘡痍,滿目淒涼,忍不住大哭,便跳橋下投水自盡。後人稱贊李殊品德高尚,於是稱贊他為“國士”,為他立碑立誌,並將他殉難的五孔橋改名為“國士橋”清初,大詩人王漁洋心情即時,為叔侄朱立樹落淚。他寫了壹首古詩,說:“石國橋邊有水,千年不窮。如果妳聽說了朱麗叔叔的事,妳會被報告給朱宮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