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建立壹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生命教育的特色,賦予課堂教學活力。在我看來,壹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應該體現以下幾點:
1.關註學生的體驗,確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目標;
2.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創設學習生活場景;
3.緊密聯系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生活,運用自己的經驗、體會和知識,巧妙把握生成性內容,因勢利導,引領思考深入,引領課堂生活化,引領情感走向更高的生活境界。
比如我在教《大研河,我的保姆》的時候,當我讀到《大研河》為我們做了什麽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回憶他們的父母為我們做了什麽,然後模仿。學生們對寫優美的詩歌感興趣,並充滿感情。當我學習到壹段有“幸福家庭”牌匾的內容時,我讓學生回憶他們在生活中看到的類似場景。壹個學生馬上在電視上說縣政府大廳掛的“鏡高懸”“尚可”的牌匾,與堂下的貪腐形成鮮明對比。在熱烈的氣氛中,學生理解了課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文化。
文化有兩種,正面文化和負面文化,課堂文化也是如此。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倡導進取、和諧、融洽的文化,這種文化充斥著我們課堂的每壹分鐘,課堂的角落落下,滋養著幼小的心靈,使他們快樂、興奮、進取,從而激發出對學習、知識、學科的濃厚興趣,產生積極的行動。
我認為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文化應註意以下幾點:
1.用優美的課堂語言營造高雅的課堂氛圍文化。
語言是思想和感情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媒介。教師優美的語言無疑能為學科和課堂增色。不經意間營造出優雅的課堂氛圍文化。有壹位老師是這樣開始他中學的第壹堂教學課的:“同學們,音樂可以激發或撫慰感情,繪畫可以使人賞心悅目,詩歌可以打動人心,哲學可以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以使人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可以給以上所有。”華人世界很精彩,與現實世界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壹起暢遊在漢語的海洋裏...“像散文詩這樣簡潔的語言,通過教師優雅而恰當的呈現,在形式和內涵上都對學生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優美的語言使學科知識的呈現更加科學完整,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文化氣息。
2.用教師的魅力,提升課堂氛圍和文化。
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兩片壹模壹樣的樹葉,老師上課的風格不壹樣;有的灑脫,有的樸素,有的優雅,有的直白,有的嚴謹,有的謙虛,有的嚴肅,有的幽默。。。毫無疑問,學生對某壹門學科的熱愛是因為有壹個自己喜歡的老師,所謂“親近老師,自得其樂。”
站在講臺上,所有的老師都要漂亮,都是教材,是課堂氛圍文化的主要元素。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早已超越了學科本身,也正是因為對老師的教學風格乃至老師本人的熱愛,才讓他們對他的課堂充滿了期待。
曾經,這種現象在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老師們隨意打噴嚏,坐著講課沒有精神,寫錯了擦手指,壹只腳撐著桌子坐在凳子上,上課鈴響個不停,毫無紀律地隨意進出。如果這種行為也叫文化,那就是負面文化,對學生有負面影響。當鈴聲響起時,老師優雅地走上講臺,微笑著向學生鞠躬...優雅的肢體動作,親切的笑容,謙和的態度,不僅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讓學生感受到壹種來自老師的尊重,讓學生更加尊重老師。這是師生尊重和被尊重的情感。這種氛圍使學生認可和接受教師,有利於教學信息的傳遞。
3.我們應該積極構建智慧課堂文化。
智慧和靈動是課堂文化建設的方式和方向。壹個有文化品格的課堂必須充滿智慧和靈性,啟迪心靈,萌發智慧,這是任何課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標。智慧課堂體現了三個要點:壹是註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二是學習方式多樣化,充滿創造和生成的教學過程;三是充滿教學智慧。比如壹個老師上課的時候,壹只鳥突然飛進了教室。這時候他才發現他是怎麽教的,學生們再也沒興趣聽了。他的眼睛隨著鳥的身影不停地移動,老師靈機壹動。他只是要求學生根據這種情況寫壹篇作文。同學們感受到了,積極觀察,都寫了壹篇好作文。試想當時不是這樣的。這個類會達到什麽效果?
4.我們應該積極構建民主平等的課堂對話文化。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對話”中,他首先強調“對話”的基礎是師生關系的平等,即在師生的課堂交往中,教師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給學生積極發言和參與的機會。註意,學生的這個權利不是老師賜予的,而是學生應該得到的。其次,學生與學生的關系必須是平等的。在課堂上,有些學生既不能成為“貴族”,也不能成為對話的“奴隸”。無論他們的自然稟賦如何不同,無論他們的社會背景和經濟條件如何,他們都享有平等的權利。《論語》中記載,孔子在討論理想問題時,啟發弟子們以平等的地位和友善的語言發言:聽到不符合自己意願的意見時,就不聞不問,默默地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弟子曾勇畫了壹幅“浴於釋,舞於風,吟於回”的畫,是孔子以“仁”治國激情的曲折表現,這種師生對話讓學生感受到師生間的溫暖與和諧,如壹個春風;讓學生充分體驗,大聲說,靜靜地聽,讓不同的意見和觀點相互碰撞,激蕩,交融,從而使真理脫穎而出。
5.我們應該積極構建課堂提問文化。
(1)課堂上如何實現“提問”?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壹個用知識喚醒知識,用思考引發思考,用問題激發質疑的過程。這種提問可以在所有的教學環節中實現。
首先,“提問”可以從教師情境的創設開始。比如我在教《大研河,我的保姆》的時候,借鑒了韓軍老師的方法,問了壹個學生他所在村子的名字,然後問他能不能用村子的名字來稱呼他,讓學生質疑“大研河”為什麽可以這樣叫,也很容易理解“大研河”的卑微地位。
其次,“提問”引出“自學設計”,教師精心設計“自學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喚醒和重構已有的知識,激發新的思維引出自己的提問。
第三,“提問”重在挖掘知識的內涵。帶頭“自學”,在“交流學習”中,壹是抓住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學生會去探究知識的內涵。這是精心準備的結果。二是把提問作為學生學習的首席地位,以探究知識的內涵來引導學生獲得積極的精神體驗,從而催生對文本、知識乃至人生的思考。
第四,“提問”的前提是全體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探索、合作、競爭。任何問題都必須首先讓學生閱讀、思考和分析文本。其次,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否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將受到極大的懷疑。
總之,課堂文化的形成不是壹蹴而就的,而是體現了師生的智慧。良好的課堂文化,即使是新課改精神的落實,也是高效課堂形成的開始。只要我們敢於創新,積極變革,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活力,我們的教育質量就會上壹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