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入日期:11-02-13
泰戈爾教學目標的知識與能力:認識泰戈爾,理解散文詩,掌握文章主旨。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情感和價值觀:以孩子的視角看待職業,培養熱愛生活、樂於奉獻的職業觀,在平凡的工作中發現美和正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品味詩歌語言,把握文章主旨,難點:理解泰戈爾對職業的理解。班級安排1班級教學流程1。引入新課程是基於了解學生小時候的職業理想和現在的職業理想。同時問他們為什麽要樹立這個理想。認識泰戈爾: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 ~ 1941)是印度著名的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生在加爾各答,壹個哲學、文學、藝術都很豐富的家庭,1878年,他按照父親和哥哥的遺願去英國留學,但對法律不感興趣。他在倫敦學習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泰戈爾是著名的詩人。他壹生寫了50多首詩,被稱為印度的“詩人聖人”。先後完成詩歌50余首,中篇小說12篇,短篇小說100篇,劇本20余部,繪畫1500幅,歌曲2000余首。65,438+0,965,438+03年,泰戈爾憑借詩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作品中的孩子們的理想是什麽?第二,第壹遍讀課文,理解大意。請三名學生分別讀壹、二、三節。學生評價,老師評價。求利弊。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讀完文章大意就容易理解了。)概括文章大意:詩人通過孩子在壹天三個時間段裏看到的、想到的、希望的東西來表達作者的思想。三、分析課文,抓住主要問題1:孩子在壹天的三個時間段裏看到的、想到的、希望的具體事情是什麽?第壹部分寫的是孩子們早上看到的,想到的和希望的。妳能看到的:小販們在巷子裏開心地賣著東西。我所想:自由、自由、歡樂、希望:做小販把握重要句子的味道,引導朗讀:小販的呼喊:“手鐲,閃亮的手鐲。”還有孩子的哭聲:“鐲子,閃亮的鐲子。”妳寫了小販的快樂嗎?不…不…不…不…不…修辭:派比寫的是商販的自由和自在。讓學生在老師演示第壹節的基礎上自學第二節和第三節。第二節,寫下午四點孩子上學路上看到的:園丁挖地時的想法:自由不可阻擋,他們跟著心情走。重點句子:想挖就挖。在花園裏挖掘,沒有人會阻止我。願望:當園丁。第三節,寫孩子剛天黑在家看到的、想到的、希望的。妳看到的:守望者走來走去想到的:壹生要看的:做壹個守望者。重點句子:巷子裏漆黑壹片,冷清壹片,路燈站在那裏,像壹個頭上長著紅眼的巨人。(環境描寫,擬人,比喻。寫守夜人的工作是冰冷的,孤獨的,可怕的。問題二:孩子為什麽選擇這些職業?這些職業有什麽相似之處?學生:自由,無拘無束,勢不可擋。問題3:妳為什麽想當守夜人?他的工作環境又黑又冷,工作時很孤獨。守望者的工作帶來平安,他的努力給別人帶來快樂。第四,品味序言,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學生壹起讀序言。問題4:做小販、園丁、守夜人有價值嗎?)看來...似乎...是真的嗎?反問句的意思是有價值。問題5:職業對壹個人意味著什麽?(討論文章主旨,泰戈爾認為選擇職業的標準沒有高低貴賤,只有願不願意和是否給人帶來好感的區別。選擇自己自由、快樂、有激情、能對人有貢獻的職業。(板書)5。加深理解,模仿寫作。請結合妳的職業觀繼續寫第四首詩。視學生完成情況而定,如果學生不能開始,老師會示範。如果完成的好,學生交流後會展示老師的模仿段落。作業: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