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簡述散文的分類和藝術特征。

簡述散文的分類和藝術特征。

壹,散文的定義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壹種文學體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除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文學散文。除了討論抒情散文,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學散文,是壹種以敘事或抒情為主的文學文體,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愛文豐富。

第二,散文的分類

散文有三種功能:敘事、議論、抒情。相應地,散文又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

1.敘事散文

以敘述人、事、景為主的散文,稱為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敘事完整,人物形象生動,作者的感情都傾註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這類散文類似於短篇小說,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描述的事件並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要求曲折變化,小說對敘事的要求遠高於散文;另外,散文在敘事時需要充滿情感,而小說的情感主要是通過人物來體現的,不需要作者表達清楚。就作者而言,小說需要努力塑造典型人物,這些人物都是作者虛構的。另壹方面,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實的人和事的基礎上進行切割加工的,註重人物的寫意描寫。

根據這類散文的側重點不同,可分為筆記散文和作家散文。

以筆記為主的散文,以事件的發展為線索,強調事件的敘事性。可以是有始有終的故事,比如許地山的《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段,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作者真摯的感情傾註在敘事中,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以記人為主的散文,全篇以人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粗略的勾勒,強調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人物真實與否是他們和小說的區別。

此外,還有壹種散文,側重於景物的描寫。這類散文描寫壹個地方的風景,除了壹些風土人情,主要是旅遊散文。它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山川河流、風土人情、名勝古跡。遊記散文的主要特點是:作品中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張和虛構;但並不是根據類似的記載,而是作者將感情融於事物之中,實現了場景的交融。

4.抒情散文

主要用來表達作者主觀感情的散文稱為抒情散文。

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更富情感、想象力和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運用象征、比喻、擬人的方法,通過外在的形象描寫來傳達作者的感情,所以借景抒情、表誌是這類散文中最常用的方法。直接表達自己心意的方法可以出現在文章中,但很少看到有人通篇使用這種方法。

在象征性散文中,作者將情感融於具有象征意義的具體事物中,借助象形聯想或寓意聯想表達主觀情感。比如楊朔的大部分雜文,白楊的矛盾贊等等。

借景抒情散文在景物中體現感情,賦予景物以生命,明寫景物,暗寫感情,達到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劉的《日出》。

3.議論文

以表達觀點為主的散文叫議論散文。

和抒情散文壹樣,註重情感的表達,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情感。

它不同於壹般的議論文,以事實和邏輯為依據,而以文學形象為主。這是壹篇文學議論文。

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壹爐,融政治理論與文藝於壹體。魯迅的雜文和陶鑄的《松樹的風格》都是典型的雜文。

三,散文的特點

1.強烈的紀實性質

散文有很強的紀實性質。然而,對紀錄片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

壹、主張絕對真實:“描寫真實的人和故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作家依靠旅行訪問,調查研究豐富的材料,仔細考察事件的經過,人物的真實,場地的真實場景,才開始寫作。散文的特色決不能依賴虛構。它和小說、話劇的主要區別就在這裏。”(《周立波文選序》,《文選》(1959-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二是提倡“大實小虛”:“散文寫作在選材上並不絕對排斥任何虛構。也就是說,在保持題材大體真實的前提下(請註意,這裏的概念不等於文學、科學中的'真實性'的含義,所以稱之為'題材的紀實性質'),壹些細節的虛構,甚至壹個次要人物的虛擬,不僅在創作實踐中是習慣性的,允許的,有時甚至是必要的。.....關鍵是要‘大小通吃’。”(《韓寫作理論論文集》,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

第三,應用文要嚴格寫實;供欣賞的散文是允許有虛構成分的:“談散文創作,不能不談虛構。小說是文藝創作中廣泛使用的壹種方法,在概括社會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散文創作並不盲目排斥這種方法。具有現實主義特征的散文體裁之所以不排斥虛構,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們寫散文都是為了實用和欣賞。實用散文只能嚴格寫實,不允許虛構;供欣賞的散文,現實主義沒有那麽嚴格,允許虛構的成分存在。”(關仙的散文現實主義理論)

在這三種意見中,我們認為第二種是可取的。首先,“大實小虛”理論反映了散文創作在實踐中的客觀現實。以冰心的《小橘燈》為例。據散文家韓說:“不久前,我拜訪冰心同誌時,得到了她的指點,得知文章中的孩子和作者與他們的接觸,包括女孩的父親姓,都是確鑿而真實的。”“我只是在壹些次要的地方做了壹點虛構。”在《小橘燈寫作過程漫談》壹文中,冰心作了“有些次要的點作了壹點虛構”的補充說明,即次要人物“我的朋友”是虛構的。理論上,“大實小虛”的理論也是符合邏輯的。散文是文學作品,虛構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與虛構無關,但這種虛構不能破壞散文的紀實原則,所以只能是“大實小虛”。

散文的細節雖然可以虛構,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絕對真實的,這也應該是散文真實性的壹個重要方面。

4.材料的廣泛性。

散文取材廣泛,幾乎全世界都寫不出來,所以郁達夫說:“散文輕而易舉,涉及面廣。沒什麽好談的。”(<達夫選集>)魯迅說散文的題材要自由選擇,比如靜物、昆蟲、魚,就是壹朵花壹片葉都可以。)(《致羅清鎮》《魯迅書信集》P241),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版)周立波說:“取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節,掀天波,壹件小事,我自己的壹段歷史,壹點感想,壹撮悲喜,壹種沈思。過去的悲傷,現在的歡樂,都可以搬到紙上,貢獻給讀者。”羅文說,散文作為壹種文體,有許多好處。壹塊石頭可以是壹首詩。壹波水可以寫意。壹片花瓣就能解決問題。真的很自由。”(《我的散文觀》)

正因為如此,有人說這位散文作家“震撼人心,處處都能感受到。”魯迅讀雪,抒發情懷,形成了雪的精神;茅盾看到了挺拔的白楊,引來了對白楊的贊美。巴金觀朝心潮澎湃,心在歌唱,因為《海上日出》;吳伯簫回憶起紡車的韻腳,寫出了名篇《記住壹個紡車》;楊朔對絢麗山茶花的欣賞激起了他的創作沖動,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山茶花賦》。簡而言之,壹個作者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都可以作為寫散文的素材。”(韓濟《論各種散文材料》)。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形形色色的人,古今中外,政治大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鬥爭、經濟建設、文學論爭、倫理道德,也可以寫文學隨筆、讀書筆記、寫日記。可以是風土人情、遊記、隨筆,也可以是知識筆記、文學軼事;它可以無所不談,也可以抒情有趣。之桃能以思想、美好的感情和情操激勵人,開闊人的視野,豐富人的知識,使人輕松愉快,可以選作散文的題材。

在材料領域,小說、戲劇、詩歌都比不上散文。小說的主題要有完整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戲劇的主題應該有激動人心的矛盾和沖突。詩歌的主題要有深厚的感情。而散文則沒有這些限制,可以用來寫小說、戲劇、詩歌。每個人都可以寫散文,而不是小說、戲劇、詩歌或散文。

首先,它可以選擇題材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凡是能給人知識、美的東西,能陶冶人情操的東西,都是可以信賴的,可以手寫,可以寫成優美的文章。其次,寫散文的時候,可以在壹個主題的指揮下,選擇不同時空的素材,非常自由。如秦牧之地。

我們承認並強調散文素材的廣泛性,但並不意味著什麽都可以寫成散文。不分青紅皂白的往籃子裏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寫散文要選擇揭示“人”

應選擇具有崇高感和莊重感的材料,以體現“超世俗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

3.形式的靈活性

散文取材廣泛,內容豐富,為其服務的形式也靈活多樣,不拘壹格。

①各種結構。

首先散文的結構是多樣的。可以用人物作為結構中心,比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細節作為結構中心,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以風景為結構中心,郁達夫的《故都之秋》;也可以用壹個象征性的東西作為結構中心,比如茶花賦。

其次,散文的結構形式不拘壹格:有的按照時間發展或空間轉移的順序組織材料,如《小橘燈》、《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有的是按照作者思想認識和情感變化的順序,如張潔的《挖牧羊人的羊角石》和楊朔的《荔枝蜜》;有的以某個想法為總指揮,把材料整理成土地等幾個不同的方面。

②表達自由靈活。

散文可以自由運用記敘、描寫等五種基本表達方式,也可以運用暗示、象征、比較、聯想。記敘文敘述、描述、討論;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偶有敘述、描寫、抒情。

(3)語言運用自如。

現代散文的語言主要是現代漢語,但有時出於表達的需要,我們可以借用文言文、方言俚語、歌謠和諺語等語言形式中的詞語和用法。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的詞句:“松樹的生命力可謂旺盛!松樹對人的要求很少。”以歌謠和諺語為例,竺可楨引用了李道元《武俠》中“自然之語”中的“爺爺奶奶,割麥插秧”,“長江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

4.富有詩意。

散文不同於小說和戲劇,它以虛構的故事情節、沖突和塑造的人物吸引讀者,卻以豐富的詩意和理性的趣味感染讀者。我們應該在抒情和敘事散文中追求詩意。有些散文家說,真正的散文充滿了詩意,就像蘋果充滿了汁液。沒有詩的散文是沒有生命的。所以散文作家努力在生活中尋求詩意,讓作品詩意化。楊朔說:“不要狹義理解詩意這個詞。《杏花春雨》雖有詩,但馬鐵金戈的英氣更有詩意。在妳的奮鬥、工作、生活中,常常有觸動妳心靈的事,讓妳激情澎湃,讓妳快樂,讓妳悲傷,讓妳深思...每當遇到這種情緒化的事情,我都會反復思考,後來常常會形成文章中的思想情緒。”“我寫每壹篇文章的時候,總是把它寫得像壹首詩。”“總要像寫詩壹樣,把材料剪下來,安排版面,掂量著字。”(<東風第壹枝>小後記>,引自《現代散文序跋選》P190,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散文的詩意與它的抒情風格是分不開的,它的詩意濃度總是與作者感情的深度成正比。為什麽散文比抒情長?因為:a、散文壹般用第壹人稱來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無論寫什麽,其目的都是為了表達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是“作者心中的歌”(高爾基語)。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風格,所謂散文風格。散文的風格,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而富有文采;其次,筆法靈活自由。

在議論文中,追求文章的理性趣味也是散文的詩意表達。朱自清在評論魯迅雜感時說:“這裏吸引我的,壹方面是幽默,另壹方面還有壹點,就是傳統的趣味感。現在我們可以說它是理性的結晶,這也是詩。”這類文章讓我們被作者深刻的思想所震撼,被精辟的論點所折服。如韓愈的《馬碩》和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推理和議論文的推理是不壹樣的。它必須以意象(蘇軾的《紅墻賦》)來交融情與理,這樣才能“言人之情,表人之思。”(普列漢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