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紅花像沈重的嘆息和英勇的火炬”的理解
回答: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大多數女性都是悲劇。他們中的壹些人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他們的不公平待遇,他們也試圖反抗和改變這種不公平的命運給他們帶來的屈辱,但他們往往以悲慘的結局收場。她們中的另壹部分人不僅失去了作為“人”的權利,還作為附屬品屬於男性社會,而她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這無疑增加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作為壹個新時代覺醒的女性,女詩人為此感到悲哀和沈重,於是重重地嘆了壹口氣。由此,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還應該有這樣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是女性內在美成熟美的體現。
《英雄火炬》突出了女性需要像男性壹樣擁有勇敢頑強的品質和熱情友好的態度,才能給別人帶來力量、光明和溫暖。這些加起來就形成了理想的完美女性形象。
來源:九年級語文下冊現代詩兩首:舒婷的《致橡樹》。
擴展數據
《致橡樹》的創作背景
舒婷曾談及《致橡樹》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其實這首詩的制作既簡單又普通。”舒婷回憶道。1975年,曾經在寫作上給過她很大幫助的老歸僑詩人蔡其嬌遊覽了鼓浪嶼。壹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的時候,蔡啟嬌給她講了她這輩子遇到的女孩子。
公開談論妳在20世紀70年代喜歡的女孩是很大膽的。蔡啟嬌說,有漂亮的姑娘,但沒有才華;有才華的女生不漂亮;漂亮,有才華,又兇,他發現很難找到壹個完美的女孩。
舒婷說,當時她聽了之後很生氣。她認為這是大男子主義,男女應該平等。於是那天晚上,她寫了壹首詩《橡樹》,送給了蔡啟嬌。後來出版的時候改成了《致橡樹》。“事實上,南方的橡樹永遠不可能和木棉樹壹起生長。在這首詩中,它們被用作男女的參照物。”她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