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靈魂深處的生活——多彩的散文詩

靈魂深處的生活——多彩的散文詩

難得的壹場雪,難得的閑暇時光。坐在火堆旁,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瓦楞墻上的積雪,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銀光。看著整齊平行的壹排排雪邊反射出的銀光,我感覺到了壹種不可言喻、不可觸摸的秩序的存在。這種強烈的感覺讓我想起了壹本書和壹個人。

秋天的壹個中午,我收到了壹本書,來自贛南。是紮西寄來的他的散文詩集《七扇門》。在此之前,我們互不相識,但此時此刻,我們還沒有見過面。他送我書,大概是因為我也喜歡寫散文詩,這是唯壹的原因。雖然素未謀面,但幸運的是,我從詩人何來和李成先生寫的序中得到了對紮西才讓的了解:他首先是個老實人,其次才是詩人。我也大致了解了他的過去,他的詩和他的生活。可惜那段時間太忙了,沒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就隨便翻了翻書就放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本書被其他書蓋住了,沒有機會仔細閱讀。也許,我在默默等待壹個讀書的機會。

推開門,站在院子裏深呼吸,感覺很舒服。就在這時,眼前的雪景讓我想起了壹個朋友的甘南之行。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正是這個想法讓我想起了草原,想起了草原上的雪...另壹種沖動此時正在與我的內心強烈碰撞。在這種情緒的提示下,我又打開了另外兩扇門,翻出了七扇門,拿出了壹瓶青稞酒。

圍著爐子,煮酒,讀書。就這樣,我跟著作者的筆觸,跟著作者的呼吸和心跳,從第壹扇門進去,從第七扇門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生活的壹部分已經融進了作者的壹些思想和靈魂的情境中。我感受到了痛苦和激動,也感受到了來自靈魂深處的* * *聲...

紮西以其廣闊的意境、高超的意象和獨特的個性,使其散文詩的詩性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我由衷佩服的,也是我寫散文詩值得借鑒的。記得前壹天遇到壹位外省的著名散文家,他談到散文的特質:良心、獨立、貴氣。而我的理解是:人性的悲憫,人格的獨立,品格的高尚。我覺得這些也適合散文詩或者散文詩作家。紮西才讓寫的散文詩就有這樣的性格。這也讓我覺得,讀《七扇門》的時候,我不是在讀壹部作品,而是有壹個人坐在我的對面:紮西正好坐在我的對面,我們壹起喝酒,壹起聊生活。

紮西才讓的散文詩立意、立意獨特。《七扇門》作為壹部散文詩集,文本形式獨特,給人耳目壹新的靈感。《邊緣人》、《孤獨人》、《甘南之行》、《傷心人》、《父母淚》、《生命之花》、《此生之事》都有引領和閱讀的作用,讓讀者快速便捷地進入作者的語境和情境;也讓讀者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隨著作者的筆觸壹步步走進熟悉或陌生的情境,走進黑暗幽靜的詩歌殿堂:感受、感悟、分享、歌唱。

每壹扇門(壹個小相冊)都在“門前提示”後有效整合;每壹扇門都是作者的生存之門,生命之門,情感之門,思想之門,命運之門,人生之門,悲觀之門...作者走過這些門,前進,徘徊,猶豫,奔跑,跳躍;有時我在這扇門前打坐,有時我在另壹扇門前打坐,有時我在另壹扇門前提問——問靈魂的內心。我看到每壹扇門都以同樣的姿態呈現:不排斥拒絕,也不縱容誘惑。而這七道門,就是作者詩詞思想的七色彩虹。是作者靈魂深處折射出的迷人光彩,是詩人生命散發出的‘神彩’。

對於作者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有人評價“紮西才讓是西方土生土長的詩人中最有成就的詩人。”不知道作者對這個評價怎麽看,但我對這個評價持不同的態度。當然,這種態度既不消極也不積極。我只是希望西方的詩人,包括西方的批評家,在評價壹個人的詩歌時,能夠把眼光放得更高壹些,能夠在更廣闊的平臺上比較和評價作者的作品。這個評價似乎更真實,更準確,對作者更有啟發。我認為“西方”只是壹個狹義的提法,壹個地域的阻隔。作為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所謂西方詩人,我們應該有勇氣去突破這道屏障。

這本散文詩集的每壹個粉絲之後,都有壹個小的評論集,其中不乏肯定紮西散文詩,評價其藝術特色的散文詩家和著名詩人。在眾多的評論中,我最喜歡摘抄耿的前輩《紮西才讓:白銀的輝煌》中的壹段話,這是壹位老散文詩人對鐘墾給後輩的評價。而我當初的感覺和這個評價出乎意料的壹致。可以肯定的是,《七扇門》是壹部優秀的散文詩,我不想再多說什麽了。

或許,只需隨意選取紮西散文詩中的壹章,就足以窺見其散文詩的質量和藝術特色。請欣賞他的尕海湖:

開心,來到這裏,我看到了如水的童貞,卻沒有看到彩虹般的愛情。

鄉下的海面上會飄出壹道弧形的碧波。

從來世走出來讓我結巴哭了。

以至於大耳垂的貢巴活佛也在自己的倒影中看到了永生。

三年前參觀過郎木寺,回來的路上在尕海湖邊停留了片刻。那是秋天。此時此刻,記憶中的尕海湖的秋天和雲影的淺色,在這壹章散文詩的指引下,已經讓我的靈魂奔向了異國他鄉的另壹片聖地。

想象有壹天,我能在甘南遇見紮西。會是怎樣的人生際遇演繹?

-我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