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張喜安縣的歷史和文化

張喜安縣的歷史和文化

張延文化

西周時,鹽井因先民在這片土地上挖井煮鹽而得名。

東周時期,由於鹽井鹽業已經形成壹定規模,引起了周朝諸侯國秦國的重視。所以統治者在鹽井設置鹽村,相當於縣級建設。

西漢時期,趙迪皇帝劉弗陵在公元前83年主持了壹次著名的鹽鐵會議。在大會上,古代學者桑弘羊以甘肅鹽鐵官營的效力為依據,發表了著名的《鹽鐵論》,提出了“鹽鐵利國,所以助民用兵,軍隊開銷充足,壹切積累,以備不時之需……”。

東漢於張元年(公元76年)正式在延川設郡,並在全國28郡設專職鹽官。張喜安縣的鹽業生產由隴西縣鹽官管理。

因此,有“先有張延,後有張喜安”的說法。張喜安縣的名優特產有:碘鹽、閩桂、閩北(即甘肅貝母)、野生黨參、冬蟲夏草、蠶豆、馬鈴薯、韭菜、黃瓜、蘋果、文冠果、蕨菜、烏龍頭、三文魚、牦牛肉等。碘鹽尤其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