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相聚安定,回到母校,再攀關山。

相聚安定,回到母校,再攀關山。

4月15日,天氣晴朗,春風溫暖。八五師範109班學生畢業33年後,回到母校定居師範,重新尋找80年代學習生活的痕跡。時光荏苒,日新月異,我的母校已經升格為“陽泉師範學院”。曾經熟悉的簡樸凝重的平房教室,整齊劃壹的西七排宿舍,高大宏偉的禮堂,塵土飛揚的操場,都不復存在。映入我眼簾的是高大雄偉的建築,平坦寬闊的學校道路,繁花似錦的校園和現代化的學校環境。

幸運的是,平定師範學院的領導們,憑著他們的歷史遠見和博大的人文情懷,在校園的不斷建設中,依然保留著古色古香的紅門和幾間頗具文化內涵的平房教室。平定縣政府至今還保留著大石坡,深深地鐫刻在平定師範大學生的記憶中,讓曾在此求學的師範學生在故地重遊時,可以感嘆,可以看到風景,而不是在模糊的記憶中苦苦思索。

2065438+2005年8月,85師畢業30周年之際,為了寫《平定師專的那些日子》這篇文章,我親自回母校調研,逐壹確認記憶中的建築地址,多方采訪同學,把幾萬字反復修改了不下二十遍。作為壹篇有據可查的獻給師範校友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後,喚醒了幾代師範學子對師範歲月的憧憬。

平定師範學校位於平定縣上城,古平定市政廳所在地。這裏必須介紹壹下以“文古之邦”著稱的平定。

壹、“文學名國”的由來。

清嘉慶十二年(1808),山西丁卯壹次性取得十個舉人、五個副貢品,其中壹個進貢居全省第壹,使平丁的文風在全省聞名。

在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的桂茂科恩鄉試中,平定神余人楊大方是山西桂茂科恩鄉試第壹名謝園,高中,成為清代山西最後壹名謝園。次年,楊大方進京,通過了陳佳考試和宮中考試,最後考中了進士。

嘉慶十六年(1809),州牧吳安祖從江南文風之地紹興來到平定。通過瀏覽地方誌、下鄉走訪、祭奠崇賢殿,他看到了坐落在萬重山中的平定有這樣的文化底蘊。他在興奮之余,為了表達對丁卯科研的慶賀和鼓勵,力勸後人高高興興去全州。《枝之名無與倫比,天下第壹州》壹書。至此,平定“文學名邦”的贊譽已廣為流傳。

綏靖史上的進士人數為***108,其中晉朝11,元朝2人,明朝34人,清朝61人。

近代有“山西文化定數(平定平定),山西文化定數”之說,名副其實。

第二,平定關山。

關山位於平定縣城西南4公裏處,是山西東部的風景名勝之壹。山西省古平定地區的景點海拔1125m,蒼松翠柏,煙雲環繞,山勢險峻秀麗。關山因其主峰形似皇冠,巍然屹立於附近群山之中而得名。有子夫廟、關山書院、淮陰書院、楊誌亭、呂祖洞、文昌閣、夫子洞等名勝古跡。現存建築除夫子洞建於明代外,其余均為清末重建。“關山下雨”是平定府八景之壹。祖籍定居於金元的著名愛國詩人袁浩文在《鄉郡雜詩》中盛贊關山:“新館空靈接飛樓,樹繞雲錦霜秋。道若使妳無妙念,關山向城頭靠攏。”關山風景秀麗,集儒道佛於壹山,尤其是始建於元代的重固關山書院,以儒家文化著稱。關山四季皆宜,有30多個景點可供遊覽。

第三,關山書院。

關山書院的舊址在平定教師禮堂附近,是清代唯壹的官學書院。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知府王勸其捐銀2683兩,連本帶息作為師生開支,並借用上城府西書院行政處作為講學中心。因商城為韓淮陰韓信趙霞駐軍,故原名關羽,故原名“關羽書院”。乾隆三十年(1765),周知陶壹峰向禮部咨詢各省書院名稱,未確認為關羽之名。以為嘉善歷史悠久,改名為“嘉善書院”,咨部編為《大清統誌》。乾隆五十年後,戴曲衡改名為“關山書院”,有50多間房屋,規模極為宏大。現在只有零星的石刻,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四,祭拜古關山書院。

重固關山書院(省保第二批)位於平定縣關山鎮後溝村西南。自古以來為歷代文人所推崇。元代宰相呂思成、明代南京兵部尚書喬宇等都曾就讀於關山書院。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傅山隱居於此,這些英雄都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尤其是喬宇的詩碑和《玄塔集》的五言石刻最為著名。

清嘉慶十壹年(1806),孫瑜博士重修。書院位於關山腹部,朝西朝東,隨地形分為上下兩屋,占地737平方米。內院前方平臺上的西窯有五眼,中間壹亮壹暗,稱為沖古洞。月臺之下,南窯三只眼,中窯壁嵌有劉公權神秘塔、五言詩石刻16幅、窯前門“廣業”書。北窯三眼額中的書“信德”也是壹明二暗。外院有個洞,壹個洞是書院的仆役房。外形是瓦房,內部是窯洞,冬暖夏涼。

宋初,繼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四大書院之後,北宋末年,在位於平定府西南八裏的關山上建起了“關山精舍”。這所學院是私立的。元初,漢書《左傳》世代在此求學。元代,在“關山精舍”的基礎上,擴大為“呂公書院”(呂公即呂思成),又稱“關山書院”,成為山西最大的書院。

動詞 (verb的縮寫)子福寺。

子福寺是壹座單體院落,面積1470平方米。寺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山門和大雄寶殿,兩側有兩層相對的鐘鼓,大雄寶殿東西各有三個附屬大殿。建築為清代風格,木磚結構,建築嚴謹。寺內有清碑八座,元碑壹座。大雄寶殿供奉著釋迦牟尼、托米和文殊菩薩。

據寺內碑文記載,子婦廟始建於東晉太原六年(公元381)。是山西代縣人慧遠法師所建,並擔任首任住持。當時,這座寺廟還沒有正式名稱。北宋第四年(公元979年),為了收復北漢,宋太宗請關山方丈吳起大師祈求菩薩保佑。

晉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晉朝刺史趙秉文平定,在方丈弘覺法師的倡議下,動員善男信女募捐布施,幫助修建寺廟,擴大規模。晉代刺史趙秉文將其命名為“資福寺”,並題寫了寺名。

?1994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了關山、子福寺、大雄寶殿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