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李建中個人作品

李建中個人作品

(1)科學研究

1,漢魏六朝文藝心理學(單行本),北嶽文藝出版社1992。

2.《瓶中審醜》(個人),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3.《美麗的心——漢魏六朝文學思想史》(單行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4.東方情結——東方文學與中國(單行本),海南出版社1993。

5、《非性文化的奇葩與果實——中國古代性觀念與中國古典美學》(第二作者),巴

舒書店1995。

6.愛欲人格(獨唱),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

7.《臣妾人格》(獨本),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

8.《生命的光環——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合著),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

9.逝去時代的苦澀靈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獨唱),東方出版社1998。

10,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單行本),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1,《李建中文選》(獨奏),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12,《東方文化與現代化》(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日月明,千古風流——《世說新語》(第壹作者),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玄學與魏晉社會》(第壹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古代文論的詩性空間》(單行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征研究》(武漢大學學術叢書第壹作者),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17,中國傳統文化人格叢書(編),東方出版社,2009年。

18,《陰陽之間:臣妾人格》(單行本),東方出版社,2009年。

19,《中國古代文論史叢書》(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20、《魏晉人:狂灑哀愁》(獨本),東方出版社2011。

21,《百年龍學的時間序列與大體變遷》(編者),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

22.《龍學檔案》(編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3.《批評文體論綱》(武漢大學學術叢書,第壹作者),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24.風格:《中國文論元關鍵詞解讀》(單行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教學類別

1,有效課堂管理(譯),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中國古代文論》(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3.《中國文化概論》(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4.中國文化與文學理論經典講座(高校名師講座實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5.《文心雕龍·大學名師講學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6.《湖邊的舞蹈》(散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7.《中國文學批評史》(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8.《中國文學批評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9.《中國文化概論》(修訂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10,《中國大百科全書》(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年。

11,《文學理論概論》(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古詩鑒賞詞典》(編),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13,《文心雕龍研究概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中國文化概論》(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15,《中國文化概論》(編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1)科研論文。

1,論靈感的靜態特征,中南民族大學學報1986.4。

2.需求與滿足——文學活動中的拓撲心理學,批評家1987.5。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87.8。全文轉載。

3.晚清小說理論中的心理學思想,中南民族大學學報1988.3。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88.9。全文轉載。

4.論魏晉六朝作家“人心”與“文心”的分裂,《文學評論》1989.5。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89.438+02。全文轉載;

文史知識1990 438+0。摘要

5.論魏晉六朝自由情感美學,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9.9。

6.王充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社會科學研究1990.2。

7.論《人才學》,四川大學學報1990.3。

8.《金瓶梅》目的論初探,江淮論壇1990.5。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1.2。全文轉載。

9.古典文學研究的心理學視角,古典文學知識1990.6。

10,心物:漢魏六朝文學心理論綱,學術月刊1991.1。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1.7。全文轉載。

11,論《金瓶梅》中的富貴色,思想戰線1991.1。

12,論哀樂——漢魏六朝創作心理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1.2。

13,從評價才華到分析文心,社科研究1995438+0.2。

14,論《金瓶梅》之德,中國文學研究1992.1。

15,《世說新語:魏晉名士心態實錄》,文史知識1992.1。

16,《淮南子》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漳州師範學院學報》,1992+0。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2.438+00全文轉載。

17,心學與文學理論,學術研究1992.2。

18,“聲無哀樂”新解——論嵇康的音樂心理學思想,思想戰線1992.3。

《中國文學年鑒》第1993期出版。

19,“老樹如何開新花──論古代文學研究的現代轉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1993+0。

20.《中國古代文論的藝術心理價值》,《唐都學刊》1993.3。

21,轉化學術研究,閱讀1993.4。

22.晚清小說研究的文化視角,第34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大學,1993.9。

23.《中國古代美學家的存在問題》《文學理論研究》1994+0。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4.4。全文轉載。

24.從“金瓶梅現象”到“賈寶玉情結”——中國古代性觀念的審美嬗變,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4.4。

25.中國古代鑒賞心理學綱要,學術研究1994.5。

26.新潮流與傳統——儒家文化的現代思考,南方文學,1994.5。

27.中國文論的世紀回顧與展望,中南民族大學學報1995.3。

28.《文學史方法與新方法的誕生》,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5.3。

29.《自卑與超越——司馬遷悲劇心理的運用探究》,《唐都學報》1995.4。

30.文學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民族文學研究+0996+0。

31,魏晉文學中的人格形成,文學評論1996.2。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2.轉型時期的人才理論──劉劭性格研究,蘇州大學學報1996.3。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研究1996.4。全文轉載。

33.解剖自我,當代作家1996.5。

34.論建安七子,中國文學1997.3。

35.論劉勰的人格境界與《文心雕龍》的人格理論,學術月刊1993.3。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中國古今文學研究轉載於1997.8。

36.論石濤的人格精神,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6。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8.5。全文轉載。

37.《論文心的“動與靜”》,《古代文論研究》第18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

中國傳統文化人格與現代社會轉型,第35屆東方主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布達佩斯1997.8。

39.論西晉詩人的人格悲劇,社科戰線1998.2。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8.9。全文轉載。

40.論魏晉人格的空虛與躁動,湘潭師範學院學報1998.4。

41,莊子的人格理想與魏晉文學的人格起點,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8.5。

42.中國古典散文的詩性特征分析,學術月刊,1998.438+00。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1999.2。全文轉載。

43.斷裂與重鑄──漢魏之交的文學與人格,中國雅俗文學1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02。

44.玄學派的人格和玄學派的詩歌,江海期刊1999+0。

45.魏晉詩人的死亡意識與生命悲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199+0。

46.臣妾的性格與文學,東方1999.2。

47.論《文心雕龍》的思想史價值,《文心雕龍研究》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5。

48.本世紀魏晉思想研究的兩次高潮,東方文化,2000+0。

49.王國維的人格悲劇與人格理論,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0+0。

50、《郭雯載心,其余心已寄》,《理論月刊》2008+0。

51,魏晉儒者人格玄學教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4月。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研究2000.6438+00。全文轉載。

52.《現代化與城市個性》,中國現代化與深圳跨世紀發展,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6月。

53.魏晉文學的人格承諾,第36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蒙特利爾,2000年8月。

54.辨體與澄明——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征的現代思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1.2。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2001.8。全文轉載。

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8。

55.詩歌傳統的斷裂,古代文論研究,19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3。

56.《二十世紀魏晉中國玄學的命運》,《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金文出版社,2001.10。

57.女神與寡婦——魏晉文學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2月。

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4月文摘。

58.《中國古代文論的原始思維與詩性特征》,《文藝研究》,2002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6月。作品精選。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9.《儒釋道的詩性精神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征》,《文學理論研究》,2003+0。

60、《中國的文學思想》,《中華讀書報》2003.5.7。

61,攝影文學的文學性,中國藝術報2003.11.20。

62.反叛者(回歸者)的運動,《文學評論》,2004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文學年鑒(人文社科版)》2004年被收入“學科發展與文學”專欄。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5月。論文選集。

全文轉載於2004+0438+0,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3.高天厚土長流水--古代文論的詩意空間,江蘇大學學報,2004年4月。

64.從寄生到擴散——中國文學批評文體的原初形態考察,《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5月。

65.論《文心雕龍》的詩性智慧,《長江學術》(第5期),2004.5。

66.《技術理性時代泛文學性的回歸》,《襄樊學院學報》,2004年6月。

67.思考的詩-中國批評的隱喻壹代,文學爭鳴,2004年6月。

68.《技術理性時代中國文學的命運》,《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7月22日。

全文轉載於2004年9月《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

69.陳寅恪與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承諾,《江漢論壇》,2004年9月。

70.總之——論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的整體濃縮,《光明日報》2005年2月4日。

71,《壹直在說話,卻從來不說話——論中國的詩性文論語言觀》,鄖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2月。

72.寫作也是偉大的美德——關於寫作的現代思考,《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4月。

73.《周易與中國文論的詩性之源》,《江海學刊》,2006+0。

2006年6月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

74.中國文論:說什麽和怎麽說,長江學術,2006+0。

全文轉載於2006年6月《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

75.《二十四詩品:中國文論的詩眼》,鄖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0。

76.《論中國古代文論中的詩意與功利的結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2月。

77.《不同文體的寫作:中國古代文論的言說方式》,《文藝研究》,2006年3月。

2006年8月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

78.《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的文學形成》,《三峽大學學報》,2006年4月。

79.《中國古代文論的敘事性敘述》,《福建論壇》,2006.800。

80.邊界·氣質·風格——劉勰“文學”理論的形成,《復旦大學第二屆中國文學理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6438+02。

81,《借他人之腦去麥城——張藝謀大片批判》,《探索與爭鳴》2007+0。

82.《打破文體:中國文學批評的文體傳統與演變規律》,《襄樊學院學報》,2007年3月。

83.兩個帝王之間的詩意訴求——以周易、老子、莊子、孔孟的詩意言說為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5月。

84.經典批評文體的現代復興,中山大學學報,2008.4338+0

全文轉載於2008年5月《人大文藝理論復印資料》。

85.現代批評文體:在“向西”與“向東”之間,《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8+0。

86.文學與批評:怎麽說比說什麽更重要——以幾部經典作品為例,《文學爭鳴》,2008年3月。

87.《論中國詩性文論的根》,社會科學,2008年4月。

88.古代文論中詩意言說的生成語境與主觀意向,《江漢論壇》,2008年4月。

89.民間文學中的誤解與話語爭鳴,《中州學刊》,2008年6月。

轉載2009年6月新華文摘全文。

90.“尊體、破體、原體——重新開啟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型之路和詩歌之路”,《文藝研究》,2009+0。46860 . 68888888686

2009年5月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

91,《論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的個性》,《文學評論》,2009年2月。

92.古代批評家的風格,《光明日報》,2009年2月23日。

93.劉勰《身體論經典》的批評文體學意義,《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4月。

94.中國批評的文體自由,《江漢論壇》,2009年8月。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中國古今文學研究2010.1轉載。

95.筆談:中國批評的文體問題(主持人),《江漢論壇》,2009年8月。

96、《據經:作為中國文論研究方法的建構》,《思想戰線》,2009年6月。

2010.4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

97.中國文論話語重構的可行性路徑,文史哲2010.6438+0。

大學文科學報摘要2010.2全文轉載。

98.忘生夢死——從莊周《夢蝶》看莊子的生死觀,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0.6438+0。

99.劉勰《和諧話語模式》,《古代文論研究》第30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4。

100,《娛樂化思維的風格:宇文索安批評風格的中國啟示》,中外文學與文學批評叢書19,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6。

101,《道可以為道,如何為道——劉勰文學思想的原“道”與言說的“道”,《中國文化研究》,秋季卷2010。

102,文體學研究的路徑與展望,《江海學術期刊》2011.1。

全文轉載於《NPC文藝理論復制資料》2011.6。

103,中國古代文體學的本體論價值,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4。

104,第二種形式的批評文體,文學批評2011.5。

《人大文論復印資料》2012.1全文轉載。

105,中國古代文體學理論譜系,北京大學學報,2011.6。

107,劉永吉與羅佳龍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冬季卷2011。

108,龍學的困境——由“文心雕龍”之爭引發的方法論反思,《文藝研究》2012.4。

109,《柯凡的怒吼:新媒體時代的批判風格》,學術論壇,2012.4。

110,Ci走通道:軸心期中國文化關鍵詞的創作路徑,社科戰線,2013.4。

111.文學是風格的藝術--中國文體學理論與韋勒克文體學思想的重構。學術研究,2013.5。

112,中國文體學的現代西方背景——基於文體與語言關系的考察,社會科學,205438+03+02。

全文轉載於2014.3,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

113,儒家經典視野下的中國文論關鍵詞根源研究,武漢大學學報205438+04.438+0。

全文轉載於2014.5,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今文學研究。

114,漢語元代關鍵詞的本義及現代價值——基於詞根、坐標、轉義的語義考察,《江海學術期刊》2014.2。

大學文科學報摘要2014.4全文轉載。

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9全文。

115,關鍵詞研究:困境與出路,長江學術2014.2。

全文轉載於2014.8《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

116,觀點之謎,社會科學,2014.6438+00。

(2)教學論文

1,福琴的壹首歌很精致,名作欣賞1990.6。

2.《棗肉橄欖——金瓶梅鑒賞心理探析》,《名作鑒賞》1995438+0.5。

3.魏晉的吶喊,名作欣賞1993.4。

4.文學批評的本土資源,《文學報》,2003年3月29日。

5.關於文學理論教材建設本土化的思考,三峽大學學報,2003年5月。

6.《借石成玉,據經論辯——中國古代文論教學方法新探》,《鄖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2月。

7.《古代文論教學的當代視野》,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5月。

8.在大學論壇傳播《文心雕龍》,中國大學教學2011.1。

9.關於《文心雕龍》青春版的創作,中州學刊2011.1。

10,新穎性試卷:變“三寫”為“三創”,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2.438+0。

11,文化產品創作生產評價機制研究(筆談),長江學術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