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村,即三裏鋪,位於河間縣固陽河畔。村內有毛公書院和毛公廟遺跡,是為紀念西漢初年教授《詩經》的曹髦博士而建。《詩經》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然而,我們的祖先創造的這樣壹首詩的精華,卻被秦始皇焚書坑儒給燒掉了。那麽後來是怎麽下來的呢?這是關於“詩經村”的。相傳《詩經》被孔子刪,傳給了夏紫,夏紫傳給了毛恒(俗稱毛公),毛恒傳給了他的弟子毛查(俗稱公)。毛恒死後,毛蚶到河間縣崇德裏(今稱三裏鋪)。後來秦朝滅了漢興,西漢皇帝劉啟封劉德為河間王。劉德研究古代,曾在河間城北設“君子堂”,請學者講學,應聘工作。毛蚶會背《詩經》並壹壹講解。劉德封毛蚶為博士,命其開館講學,教授《詩經》。當時的書所剩無幾,全國能解釋《詩經》的只有陸、齊元固生、韓嬰、毛季四家。前三派是現代詩學,《毛詩》是古代詩學。現代詩學在魏晉以後逐漸衰落,只有《毛詩》這種古代詩學流傳下來。到東漢時,馬融寫了《毛詩註疏》,鄭玄加以註釋,使《毛詩》流傳更廣。李茂講解《詩經》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詩經村”。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村旁修建了毛公書院和毛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