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如何科學設計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

如何科學設計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業設計作為壹個基本而重要的環節,是進壹步鞏固和拓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小學壹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從兒童向兒童過渡的重要時期。由於自身的特殊性,這壹時期的學生在設計作業時,壹定要做到趣味性和直觀性。壹方面,這個時期的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作業難以理解,將不利於學生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另壹方面,隨著中國教育的發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化,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平衡也要不斷處理。因此,為小學壹年級的學生設計語文作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壹、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學生未來學習的基礎教學,為以後很多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小學壹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中的壹個特殊階段,對這個時期的學生要求更為嚴格。在學生作業設計這壹部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目前,作業設計仍存在數量過多、質量不高的問題。雖然很大壹部分地區教育部門對學生的作業有很多規定,但在真正的執行過程中並不盡如人意,過多的作業往往給學生很大的壓力。壹般來說,應該針對不同的年級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作業,但實際情況是作業設計沒有針對性,屬於無差別統壹的設計,具有盲目性和不合理性。設計的作業很枯燥,很單調。壹方面學生壓力會很大,另壹方面課後也不夠積極有效的鞏固。因此,設計和研究小學生作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壹年級的學生年齡更小,知識面更窄,更活潑好動。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立足於這壹時期學生的具體特點,結合教學任務和目標,提高作業的興趣,督促學生積極完成作業。同時,通過作業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作業完成質量。

二、設計原則

(壹)直覺原則

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時,語文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立足於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學目標。由於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比較活躍貪玩,對事物不夠重視,所以往往不能長期堅持做同壹件事。同時,這壹時期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知識較少,更容易理解更直觀、更生動的物體。這就需要老師在設計的時候盡可能的提高作業的直觀性。例如,您可以設計壹些需要行動的工作。在《柳樹醒了》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春天已經到來,萬物復蘇的景象。通過繪畫和拍照,我們可以記錄春天獨特的風景,了解柳樹是如何“醒來”的。還可以通過老師的組織排練或者找壹個關於春天的啞劇,讓學生扮演春天的代表植物,包括花和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和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二)針對性原則

因為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壹定的差異,所以針對這種情況設計統壹的、無差別的作業顯然不能完全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每個學生都是獨壹無二的,素質教育的發展不僅要求學生很好地完成各種試題,還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展示自己的特色,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祖國的未來培養各類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優勢,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同壹個班級裏,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愛好和特點。對於有寫作、唱歌等特長的學生,教師要盡量給學生壹個展示個性的舞臺,把語文和學生的愛好、特長有效結合起來。比如課文《爺爺種樹》,喜歡唱歌的同學可以準備歌曲《春天的故事》,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自己畫鄧爺爺,還可以在網上查找鄧爺爺的資料,豐富學習內容。

(3)合作互助原則

團隊合作要從小培養。在設計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時,教師要註意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通過團隊合作完成部分作業。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生需要老師的指導和自主學習,團隊合作也很重要,不可或缺。古人雲:“獨學而無友,是無知。”自古以來,人們就提倡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助於學生交流經驗,也有效地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和優化學習策略,豐富知識,完善語文知識結構。還能進壹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互助精神,形成團結友好的學習氛圍。比如兩首古詩,老師可以設計作業讓學生互相配合。比如讓壹個人負責背誦,壹個人負責畫自己詩裏的圖,壹個人負責解釋生詞。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不同的分工給了學生展示個人特長的舞臺,增加了學習興趣,最終顯著提高語文素養。

三、優化作業設計的應對策略

(壹)體現作業設計的層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的過程中,要註意保持層次性和針對性,既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又能通過每壹個作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老師可以設計“星級”作業,對基本偏差的學生完成壹星作業,重在基礎鞏固。對於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要完成二星的作業,在鞏固基礎的同時提高能力。對於那些基礎紮實,整體水平高的同學,選擇三星級作業,重在能力的進壹步提升。設計星級作業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內容完成作業,形式不限,註重質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比如學習兩首古詩,學生需要熟悉單詞,能夠背誦。其中,壹星作業的設計可以讓學生熟練地背詩和理解單詞,而二星學生可以在壹星作業的基礎上增加記憶詞義和解釋單詞。三星級學生可以在背誦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古詩的深刻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所展示的畫面。

(二)提倡作業設計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開展多種形式的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可以不局限於文本模式,可以玩,可以讀,可以寫。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進壹步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同時配合表演、歌唱、繪畫,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展示特長。學生在完成作業後,可以收集文中的相關材料,剪貼符合課文內容的圖片,並通過自己的想象描述文章中隱藏的圖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能僅僅從老師的角度進行,老師要註意引導,通過各種角度和形式幫助學生完成作業。比如練習口語交際時“春天在哪裏?”,可要求學生先做好準備,或以歌唱來表現主題,或以繪畫來表現春天的景色,或以舞蹈來表現春天的生機和萬物復蘇。例如,在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時,學生可以根據教學要求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了解鄧小平的相關事跡。

(三)加強作業設計的發展性,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作業空幻月上的壹切。這樣可以進壹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時間,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棉鞋裏的陽光”壹課,要求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關心、愛護、幫助長輩。那麽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如果我是媽媽(爸爸,奶奶等。),我會通過(),照顧孩子,孩子有困難的時候我會(),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會()。比如學習《月亮的願望》的時候,可以設計壹個題目:描述月亮平時的樣子,想象壹下月亮上會有什麽,妳覺得月亮最想實現什麽?通過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現童真的壹面,可以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豐富想象力。

(四)優化作業設計的全面性,體現語文的獨特風味。

語文是壹門集理論、實踐、生活、戲劇、歌唱等諸多內容於壹體的綜合性學科。學習語文,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理論知識,更要了解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詩意。每個詞可能包含各種含義,每個詞描述壹幅美麗的圖畫,每個句子傳達壹個生動的故事。教師在設計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時,必須充分體現語文的品位,展現學生個性化的壹面。對於還很小的壹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是很天真,充滿童趣,他們眼中的世界更加精彩和簡單。這就要求老師設計的作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展現出孩子眼中語文的獨特味道。比如在兩個鳥蛋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在課後補作業,比如草()、花()等。內容就不用問了,草可以是綠色的,也可以是毛茸茸的,也可以是黃燦燦的。讓學生根據所見所聞填空,展示孩子眼中的世界。

(五)體現作業設計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積極探索,獲取信息,創新知識。設計實踐性作業有助於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書籍等多種途徑,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在實踐中鞏固基礎知識,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美麗路徑之前,讓學生通過觀察他們經常走的路徑來談論路徑是什麽樣子的,它的特點是什麽。《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充分體現這壹要求。比如《兩個鳥蛋》裏設計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回家和家長壹起完成。通過觀察鳥類並告訴他們的父母,學生可以理解為什麽動物應該得到保護以及如何保護它們。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樹立初步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像這種家庭作業,壹方面加強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促進家庭和睦,讓孩子在家長這個第壹任老師的指導下健康成長。

(6)豐富作業評價的多樣性,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在完成不同特點的作業時,要堅持多元化評價的原則,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作業,通過各種方式給予肯定和鼓勵,及時糾正作業中的錯誤,呵護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積極樂觀開朗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對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壹視同仁,不應該根據成績對學生進行無情的分類。特別是對於班裏的“學困生”,老師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和感情,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及時的鼓勵,幫助“學困生”慢慢進步。作業的評價要打破過去單壹的分數、等級等評價方式,比如表情評價、圖片評價等。

標簽

綜上所述,設計小學壹年級語文作業時,要求立足於這壹時期學生的特點,提高對作業的直覺和興趣。嚴格遵守針對性、直覺性和合作互助三原則。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和豐富的作業內容,展現高壹語文作業的創新性和實用性,體現語文的獨特風味,實現多元化評價。它不僅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好的作業設計改變應試教育的影響,符合我國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中國教育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