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很好奇。
前言:19歲那年,乙醜去並州試,他對捕鵝人說:“我今天得了壹只鵝,我要殺了它。斷網的人哀嘆不能去,卻撲到地下死了。”因為買了,葬在汾水河畔,累石皆知,故稱“秋艷”。當時,大多數同齡人都在吟詩,也有“秋艷詞”。老作品裏沒有宮務,今天改了。
②譯文:和太和五年(公元1205年),元好問年僅十六歲。在去並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趕考的路上,他在汾河邊遇到了壹個捕鵝人。這個人說:“今天我抓了壹只野鵝,把它打死了。然而,另壹個逃脫的人在附近不停地尖叫,拒絕離開。突然,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死了。”他被這只大雁的殉情深深打動了。他買下這只大雁,埋在分水旁,以堆石為鑒,取名“秋艷”。我的同齡人大多也是寫這個詞作詩的。
(3)元好問詞有(1192-1279)、楊過(1197-1269)、詞。李和楊在青年時代都與元好問交過朋友。葉莉,晉愛宗七年(1230)進士,在(河南蔚縣)任知府兩年。1232年,蒙古軍攻破周俊,葉莉棄職北上,隱居廬山。楊過也是金愛宗朝的秀才,不久就陷入了困境。評論者說,他的歌和集被視為金元之交。絕不是少年之作,發揮李、楊詞的意義,似乎是在金(1234)去世之前,但離此不遠。所以《雁山詩話》的修改是在元好問40歲左右,這是壹個詩人最成熟的年齡。所以可以表達中年人的感受,比如“開心的好玩,苦澀的離別,更傻的孩子”,但“問世間,何為愛,教生死”這句話,屬於年輕人的激情。事實是否如此還有待日後詳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