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達維格(Mohamed Darwig),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著名詩人,1942年出生於巴勒斯坦著名城市加利利附近的壹個村莊。1948第壹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他的家鄉被以色列非法侵占,他和家人被迫背井離鄉。在阿拉伯國家和歐洲流亡近半個世紀後,達威格於1996年回到巴勒斯坦。這位詩人曾三次被以色列占領當局監禁,在獄中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愛國詩篇。2008年8月9日,穆罕默德·達維格因心臟手術並發癥在美國休斯敦壹家醫院去世,享年67歲。
中文名:穆罕默德·達維格。
民族:阿拉伯人
出生地:巴勒斯坦加利利附近
出生日期:1941三月13。
死亡日期:2008年8月9日
職業:詩人
信仰:伊斯蘭教
代表作:《巴勒斯坦民族憲章》、《我的祖國》、《巴勒斯坦情人》。
輪廓
穆罕默德·達爾維格(阿拉伯語:_ _ _ _ _ _ _,拉丁化:MahmoudDarwish;1941 2008年3月13-8月9日),“巴勒斯坦民族詩人”,阿拉伯文學代表作家之壹。大部分作品講述了巴勒斯坦人民為了建國而與以色列的對抗,批判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土地的入侵和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內鬥。
2008年8月10日,巴勒斯坦舉國哀悼,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宣布,從現在起三天為穆罕默德·達威格官方哀悼日。
“所有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和以色列人民,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與自由的人們,我遺憾地宣布,壹顆巴勒斯坦之星墜落了。”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壹份聲明中說,“偉大詩人、巴勒斯坦人的驕傲和現代巴勒斯坦文化事業的先驅穆罕默德·達維希的離去,將在我們的文化、政治和國家生活中留下巨大的空白。”達維希的遺體將從美國運回巴勒斯坦,阿巴斯也希望以色列政府允許達維希安葬在他的家鄉加利利,加利利在以色列境內。
主要社會活動和評價
穆罕默德·達威格(1941-2008)是當今阿拉伯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之壹。幾十年來,詩人用他的詩歌描述了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和他們為獨立所做的犧牲,向世界傳達了巴勒斯坦人的聲音。達維格也是巴勒斯坦國歌(《最後的邊疆之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最後的天空過後,鳥兒該飛向何方?”)也是1960年代巴解組織通過的《巴勒斯坦民族憲章》的主要起草人之壹。
對於巴以沖突,達維格將其解讀為“兩種記憶之間的鬥爭”。對於詩歌,大衛·希曾在壹次演講中說,“詩歌的真正身份是它的人文精神,它獨特的美和它在文化和語言之間的自由旅行。我們不能把詩歌局限在壹堵狹窄的墻上。它壹定會參與塑造壹個民族的文化認同,抵制對這種認同的攻擊,抵制壹切剝奪民族自我表達的東西。”在他看來,詩人應該堅信“當野蠻、仇恨和戰爭的語言在我們耳邊肆虐的時候,我們需要另壹種語言——詩歌的語言,以加深我們對人性的感受和意識,讓我們繼續夢想自由與和平,相信人類的知識。”
Darwig 1941於03年3月13日出生於巴勒斯坦著名城市加利利附近的壹個村莊。1948第壹次中東戰爭爆發後,達維什的家在第壹次中東戰爭中被以色列軍隊摧毀。成年後,達維格成為了壹名反以色列激進分子,在被軟禁兩年後,於20世紀70年代加入了巴解組織執委會。此後,在長達20年的流亡生涯中,他輾轉莫斯科、埃及、貝魯特、巴黎等地。由於不同意巴以和談,達維格於1993退出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達維格的詩“表達了強烈的阿拉伯意識和巴勒斯坦身份”,以至於詩人被禁止進入以色列長達26年。在阿拉伯國家和歐洲流亡近半個世紀後,達威格於1996年回到巴勒斯坦。這位詩人曾三次被以色列占領當局監禁,在獄中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愛國詩篇。2000年,以色列教育部長決定將達爾維格的五部作品作為學校的教科書,後來因為鷹派的反對而被巴拉克總理否決。他的詩早期很受歡迎,大部分描寫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尊嚴和反抗占領的勇氣。他的《身份證》、《巴勒斯坦情人》等著名詩篇在阿拉伯國家家喻戶曉,廣為流傳。自1964出版第壹本詩集《橄欖》至今,詩人已出版詩集、散文集30余部,作品被翻譯成35種文字。2007年,達維格還獲得了著名詩歌獎項“金桂冠獎”。他也是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2008年8月9日,達維格因心臟手術並發癥在休斯敦壹家醫院去世。
在柏林國際文學節的呼籲下,2008年6月5日,10,為了紀念他,全球幾十個城市舉行了多種語言的詩歌朗誦會。為了響應這壹呼籲,今日與華子在香港尖沙咀美麗華中心商務印書館舉辦了壹場特別的朗誦會,並播放了壹部關於達維格的紀錄片,用音樂和各種語言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主要工作
默罕默德·達維格的詩在早期很流行,大多描寫了巴勒斯坦人民不屈的尊嚴和反抗占領的勇氣。他的著名詩作《我屬於那裏》、《身份證》、《巴勒斯坦情人》等在阿拉伯國家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從1964出版第壹本詩集《橄欖葉》到詩人去世,詩人* * *出版了30多本詩集和散文集,作品被翻譯成35種語言。
同時,mohamed Darwig也是1960年代巴解組織通過的《巴勒斯坦民族憲章》的主要起草人之壹。
我屬於那裏
我屬於那裏。我有很多回憶。我生來就和其他人壹樣。
我有母親,有多窗戶的房子,有兄弟朋友,還有那些窗戶冰冷的人。
細胞!我有海鷗擁抱的海浪,我自己的全景照片。
我有豐富的草原。在我文字深處的地平線上,我有壹個月亮,
壹只鳥的食物,和壹棵橄欖樹。
在劍把人變成獵物之前,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我屬於那裏。當天堂哀悼她的母親時,我把它還給她的母親。
我哭了,有蹄的雲會帶走我的眼淚。
打破條條框框,學到了血的審判需要的文字。
我學習並分解了所有的單詞,從中獲得壹個單詞。
詞:家
(李偉譯)
獲得聲譽
2007年,達維格還獲得了著名詩歌獎項“金桂冠獎”。同時,作為偉大的阿拉伯詩人,穆罕默德·達維希也被視為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最有力的競爭者。穆罕默德·達維希也被稱為巴勒斯坦乃至阿拉伯世界最有影響力、最偉大的詩人,穆罕默德·達維希也被巴勒斯坦人民稱為“民族詩人”。
個人語錄
“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過了最後的邊疆,我們該去哪裏?最後的天空過後,鳥兒該飛向何方?”
“我不憎恨(以色列)國民,我不會竊取任何(以色列)人民的財產,但如果我憤怒了,我會吞噬入侵者的肉體。(入侵者,妳)最好小心點。我的肚子已經空了。妳最好小心我生氣的胃。”
“詩歌的真正身份是它的人文精神,它獨特的美,它在文化和語言之間的自由旅行。我們不能把詩歌局限在壹個國家狹窄的墻壁上。它壹定會參與塑造壹個民族的文化認同,抵制對這種認同的攻擊,抵制壹切剝奪民族自我表達的東西。”
“當野蠻、仇恨和戰爭的語言被聽到時,我們需要另壹種語言——詩歌的語言,以加深我們對人性的感受和意識,讓我們繼續夢想自由與和平,相信人類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