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池州翠微閣賞析

池州翠微閣賞析

這是壹首旅行詩,寫在池州,與激昂悲壯的文字相反。用清新活潑的筆法,表達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熱愛,體現了馬背上詩歌的特點。

前兩句講的是旅行的樂趣。以“歲月風塵衣”這句話開頭,寫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參軍後,詩人壹直過著緊張的軍旅生活,尤其是在抗金鬥爭中。為了保衛南宋剩下的壹半河山,進而恢復中原,他披甲自盡,率領大軍,奔走南北,長期東奔西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保家衛國的大業中。詩的第壹句是對這種緊張的軍旅生活的生動而簡單的總結。這裏的“年”指的是很長壹段時間。這裏的“征用服”是指長期在外作戰時穿的衣服。由於多年帶兵南闖,生活十分緊張,我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悠閑地遊覽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越是這樣,我越希望有壹天能有這樣的機會。這樣,第壹句話就為後面的內容做了充分的渲染和鋪墊。看似與旅行無關,但它的作用是凸顯、強調和對比這次旅行的稀有和珍貴。

所以,那句話抓住了“我在找壹種香,壹種幽香”。現在,詩人要有這樣的機會遊覽岐山,登上著名詩人杜牧在這裏修建的翠微閣,壹定是高興和興奮的。“特特”在這裏有兩個意思。首先,它在承擔第壹句話的含義方面起著重要而突出的作用。二是指馬蹄聲,說明此行是在馬背上進行的,成為詩最後壹句的伏筆。“尋香”探索美景。“翠微”是詩人到達的地方。這樣對仗實際上寫了出行的方式(騎馬)和到達的地點(翠微亭),起到了點破題目的作用。詩的前兩句,第壹句突兀,如高山落石,看似與題目無關,實則為第二句做鋪墊;第二句急轉扣題,承襲自然,成為第壹句的關懷;兩句話相互配合,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腕力和磅礴的神韻。兩句話形成了波瀾和對比,從而凸顯了此行的喜悅。

“好水好山還不夠,馬蹄鐵催明月還。”詩中的三四句,並沒有像壹般描寫旅行的詩那樣詳細描寫風景,而是著眼於主觀感受,用“好水好山”來概括“尋香”的感受,用最常見、最樸實、最通俗的“好”字來表達山川秀美,既有主觀感受,又有高度的贊譽。同時用“看不夠”來傳達我對“好水好山”的喜愛、依戀和欣賞。

在句子的最後,我寫了詩人陶醉於祖國壯麗的山河,忘了歸來。直到夜幕降臨,他才在月光下騎馬回來。“馬蹄”照顧到了上面的“特特”。“催促”壹詞形容詩人隨著馬蹄聲從沈醉中醒來的情態,準確而生動。“月光下歸來”是指歸來的時間太晚。再加上前壹句的“看不夠”,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的無限熱愛和留戀。嶽飛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為國英勇奮戰,與他對祖國的大愛是分不開的。詩末的兩句話,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獨特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通過作者的遊歷,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無限深情。在藝術上,思維別出心裁,不落俗套。雖然是遊覽,但並沒有詳細描述風景,而是側重於表達個人感受。其結構以時間劃分,以情感的變化作為全詩的線索,突出了此行的歡樂。語言通俗自然,字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