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找個座位,背靠椅背,放松,雙手放在胸前,深呼吸。
2.面部運動: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臉型是壹種“面具臉”,這是由於面部肌肉僵硬,導致面部表情呆滯,所以需要做壹些面部運動。皺眉動作:盡量皺眉,然後用力揚起眉毛,重復幾次。努力鍛煉睜眼閉眼鼓腮:先用力鼓腮,再努力吸氣鼓腮。露出牙齒吹口哨,盡可能露出牙齒,然後吹口哨。
在鏡子前,讓妳的臉微笑,大笑,咧嘴笑,撅嘴,吹口哨,鼓腮幫子等。
3.頭頸部的運動:帕金森病患者的頸部傾向前傾,非常僵硬,很多人認為是頸椎病引起的。如果不註意頸部的運動和康復,很容易加重不正常的體態,表現為日益嚴重的駝背。下面介紹壹套頸部康復方法。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帕金森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所以在做下面的練習時,壹定要循序漸進,逐漸加大動作幅度,在運動過程中要緩慢而輕柔地移動。頭後仰,眼睛盯著天花板5秒鐘左右,上下移動:然後低下頭,下巴盡量碰到胸部。向左轉和向右轉:將頭和臉轉向右邊,向後看大約5秒鐘,然後以同樣的方式向左轉。將臉慢慢反復轉向左右肩膀,盡量用下巴接觸肩膀。左右搖擺:慢慢將頭靠向左右肩膀,盡量用耳朵接觸肩膀。
前後運動:下頜前伸5秒,後縮5秒。
4.軀幹運動:側彎運動: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曲,右上肢直起,掌心向內,軀幹向左彎曲,來回數次;然後在左邊重復。轉體動作:雙腳分開略寬於肩,手肘彎曲平放在胸前,向右後轉體兩次,動作靈活。然後反方向重復。
5.腹肌鍛煉:平躺在地板或床上,膝蓋向胸部彎曲幾秒鐘。然後兩邊同時做這個動作。平躺在地板或床上,雙手抱住膝蓋,慢慢將頭伸向膝蓋。背部肌肉的鍛煉:俯臥,腹部伸展,腿和骨盆緊貼地板或床,用手臂托起10秒。俯臥,手臂和腿同時離開地面10秒,然後放松。多次重復。5.上肢和肩部的鍛煉:肩部盡量向耳朵方向擡高,然後盡量下垂。伸直手臂,擡頭挺胸10秒。把手放在背後,向後拉5秒鐘。多次重復。雙臂放在頭上,彎曲手肘,雙手抓住對側手肘,身體依次向兩側彎曲。
6.手部運動:帕金森患者手部關節多,容易受到肌肉僵硬的影響。患者雙手常呈奇怪的屈曲姿勢,掌指關節屈曲,手掌難以展開。其他手指之間的小關節是直的,手掌很難握拳。針對這種情況,患者要經常伸直掌指關節,手掌放平。他們可以用壹只手握住另壹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按壓,防止掌指關節變形。也可以將手掌放在桌面上,盡量使手指接觸桌面,反復練習手指分、合的動作。為了防止手指關節的畸形,可以反復練習握拳伸指的動作。
7.下肢的鍛煉:雙腿微分開站立,雙膝微屈,彎腰,雙手盡量觸地。左手扶墻,右手扶右腳向後拉幾秒鐘,然後在對側下肢重復。“印度式坐姿”:腳和手掌相對,膝蓋靠在地板上,維持重復。
雙腳呈“V”字形坐下,頭靠向右腿,腳與左腿之間依次,每個姿勢保持5-10秒。
8.步態鍛煉:帕金森病患者大多有步態障礙,輕者拖腳,行走時擡不起腳。同時,他們的上肢不擺臂,沒有協調的動作。嚴重的時候很難用小碎步往前沖,轉身,跨過門檻。步態鍛煉時,要求患者眼睛直視前方,站立直立。起跑時,腳尖要盡可能擡高,然後腳尖著地。步幅盡量慢,盡量大,走路時上肢盡量前後擺動。關鍵是擡起腳,邁壹大步。運動時最好有其他人在場,可以隨時提醒和糾正異常姿勢。
患者在出發行軍時,往往會出現“冰凍現象”,走不開,就像粘在地上壹樣。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著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壹、雙腳著地直立。在妳開始走路之前,妳必須記得用妳的腳跟隨地面,彎曲妳的腳趾向後,然後用妳的腳趾接觸地面。在腳前每壹步放壹個高度為10-15 cm的障礙物,雙腳跨過障礙物做走步練習。但這種方法比較麻煩,不可能在家裏放壹堆障礙物,所以用“L”型拐杖是個好方法。
9.平衡運動的鍛煉:帕金森病患者表現為姿勢反射障礙,行走時快速向前沖,遇到障礙物或患者急停時容易摔倒。平衡運動可以提高對癥狀的註意。雙腳分開25-30cm,左右、前後移動重心,保持平衡。軀幹和骨盆左右旋轉,上肢大幅度擺動,對平衡姿勢、緩解肌肉緊張有很好的作用。
10.語言障礙的訓練:患者往往會因為語言障礙而變得越來越不願意說話,越是不說話,語言功能就會越退化。長期與家屬的非語言交流,加上帕金森病患者缺乏表達,往往會造成患者與親屬之間的情感交流障礙和隔閡。因此,患者必須經常進行語言功能訓練。
11.舌頭運動的鍛煉:保持舌頭靈活是說話的重要條件,所以要堅持練習以下動作——反復伸、縮舌頭;舌頭盡快在兩個嘴巴之間左右移動;在嘴和嘴唇周圍盡可能快地移動舌尖;盡快準確說出“啦-啦-啦”、“哢-哢-哢”和“哢-啦-哢”,並重復幾次。
12、唇和上下頜練習:緩慢反復張嘴閉嘴;上下嘴唇緊閉幾秒鐘,然後放松;反復撅起上下嘴唇,如接吻,然後放松;盡快重復張嘴閉嘴的動作,重復幾次;說“做-做-做...”盡快,然後休息後重復。
13、閱讀練習:讀壹份報紙或優美的散文,速度要慢,聲音要大。最好是朗誦詩歌,唐詩,宋詞或者近體詩,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詩歌有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既能治愈語言障礙,又能陶冶情操。好的詩詞還能激發妳的鬥誌,是個好方法。
14,唱歌練習:唱歌是個好方法。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來練習。有患者告訴我,我得病後,說話變得很別扭,但唱歌並沒有受到影響。堅持練唱後,我的說話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鍛煉肺活量,有利於改善言語不足的感覺,預防肺炎。
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壹般應註意以下問題:
1,註意飲食營養:本病主要見於老年人,胃腸功能大多減退,也可合並胃腸蠕動、痙攣、便秘等癥狀。此外,該病的肌張力明顯增加,四肢顫抖,能量消耗相對增加。還有壹些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癡呆、食欲不振、饑餓感等。因此,在患者營養方面要註意調理。首先可以根據武器的年齡和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註意飲食中糖和蛋白質的充足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吃動物脂肪。適量吃海鮮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多次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提供多種維生素,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患者出汗多,要註意補水。
2.得到了很多指導和幫助:發病初期,患者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壹定的勞動。應指導他盡可能多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這時候要註意患者活動中的安全問題,扶著拐杖幫助行走。如果患者在廁所蹲著和站著都有困難,可以坐在高凳上排便。如果病人笨手笨腳,經常犯很多錯誤,吃飯時要當心燙傷等意外。對於拿碗和筷子有困難的人,為他們準備金屬餐具。吃不下的要餵湯餵飯。那些穿衣服、扣扣子、系皮帶和鞋帶有困難的人需要幫助。
3.加強體育鍛煉:本病早期應堅持壹定的體育活動,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在四肢各關節做最大範圍的屈、伸、旋等活動,防止肢體攣縮和關節僵硬的發生。對晚期患者進行被動的身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促進四肢血液循環。
4.並發癥的預防:老年此病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要註意房間的溫度、濕度、通風、采光。根據季節、氣候、天氣等情況更換衣服。,並決定戶外活動的方式和強度。以上措施都可以有效預防感冒。晚期臥床患者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大小便浸漬和褥瘡。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和關節按摩,對預防和延緩骨關節並發癥有重要意義。結合口腔護理,翻身敲背,預防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翻身時要註意是否有皮膚壓傷,防止皮膚擦傷。
5.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藥效和副作用:註意左旋多巴應用中的“開-關現象”和“劑量終了現象”,為藥物更換和劑量調整提供臨床依據。
心理護理是醫學心理學的壹個重要分支,是將醫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於護理工作的壹門科學。
1.心理因素在人體的發病和康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帕金森病也不例外。通常可發現患者的肢體震顫在情緒緊張、激動或尷尬的情況下加重,但在情緒平靜時減輕,精神因素可使病情惡化。病程很長,逐漸加重,對患者精神造成壹定壓力。良好的心理護理對於克服患者悲觀、失望、焦慮等負面情緒,樹立正確的生死觀,與疾病作鬥爭,保持心理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2.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失衡。發病初期,患者能保持相當的勞動能力,生活自理,震顫不明顯,疾病不痛苦。病人能泰然處之,心理變化很小。隨著病情的發展,肢體震顫加重,動作緩慢笨拙,表情淡漠僵硬,是“面具臉”。語氣單壹,談話斷斷續續,使患者自卑,不願去公共場所,回避人際交往,感到孤獨。病人會感到焦慮和擔心。有些患者知道這種疾病的結局,他們也會有恐懼或絕望。疾病後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可能導致悲觀或厭世。癡呆往往存在於晚期患者,可以沖淡心理活動。
3.心理護理強調對人的關懷。要做好心理護理,就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根據病人的心理需求進行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科學知識和情感的融合。通過醫務人員、患者家屬和朋友的優美語言,打開患者的心扉,通過具體的關心、體貼和幫助措施,從心理上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醫、護、患關系,促進患者產生有利於穩定情緒、樹立抗病信心的積極心理活動。要做到這壹點,護士要加強心理調理,講究語言藝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做到深入細致,仔細觀察病情和心理活動的變化,掌握患者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註意個體化,由護理人員進行心理護理,可以獲得更好的心理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