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戴望舒的《雨巷》要說什麽?

戴望舒的《雨巷》要說什麽?

《雨巷》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名作,戴望舒也成為了壹名雨巷詩人。

借用詩人袁的壹句話:詩人的生活就像世間萬物都離不開陽光和空氣。詩人總是用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的每壹個細節,壹點壹滴,然後用詩歌介入。

人生其實就是壹個真實的人生體驗過程。詩人壹生的過程就是感受生活,然後用文字介入思考——只要是生活,感受的越深,思考的就越深,最終體會到某種“空缺”。

戴望舒的《雨巷》為我們描繪了壹幅具有強烈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他把當時黑暗沈悶的社會現實比喻為壹條狹長而孤獨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詩人自己就是壹個孤獨的人,徘徊在這樣的雨巷。

他在孤獨中充滿美好的希望。希望眼前有壹個美好的理想。所以詩人筆下的“丁香般”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詩人知道,這個美好的理想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她和自己壹樣充滿了悲傷和失望,美好的感覺轉瞬即逝,像夢壹樣漸行漸遠。只有詩人自己在黑暗的現實中徘徊,那些未實現的希望像夢壹樣飄走了。

全詩由七節組成。第壹節,我寫了“我”,“我撐著油紙傘”,“我壹個人”,“我徘徊在壹條漫長而孤獨的雨巷裏”,在這條漫長而孤獨的雨巷裏,“我希望”我遇見壹個丁香壹樣的姑娘。這個“丁香般的女孩”是我的想象,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希望。

第二節是對這個“丁香般的少女”進行進壹步的想象和補充,從視覺、嗅覺、感覺、情感等方面豐富她,突出丁香少女的怨念和溫柔氣質。丁香姑娘“哀怨而猶豫”地停在雨中,此時她與雨連在壹起,用雨來襯托她的悲傷,讓讀者聯想起來像壹幅水墨畫。

第三節,我寫了這個被我迷住的“丁香壹樣的女孩”和“喜歡我”,默默地走在這寂寞的雨巷裏,“冷漠、悲傷、憂郁”的氣氛充斥著這樣的情境。

第四節,寫的是“她”和“我”在這漫長而寂寞的雨巷相遇。與“我”相比,“她”只是默默地走近,投去壹個“嘆息的眼神”,然後“她”就像做夢壹樣飄過來了”。

第五節,我寫了這個“丁香壹樣的女孩”從我身邊經過,然後“她”默默走開,走完了這段“雨巷”。

第六節,我完全錯過了這個“丁香姑娘”。雖然“我”不舍,但“她”依然在我的眼裏。在這場悲傷的雨裏,“她的顏色消失了”,“她的芬芳消失了”,“她嘆息的眼神消散了”,“她丁香般的惆悵”。

於是,在第七段中,“我”撐著油紙傘獨自行走,徘徊在雨巷,希望能再次遇見“丁香般的女孩”。然而,再次遇見這個“丁香般的女孩”的希望渺茫,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期待在夢中遇見她。

這首詩既真實又空洞,朦朧又恍惚。詩中的“我”似乎充滿了心事,無限的憂慮,但又不想說清楚或者說不出口。這個“我”似乎在期待著什麽,追求著什麽,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麽遙遠和渺茫。這時,詩中的“她”出現了,可能是在幻覺中,也可能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如此之快,又是如此之快,轉瞬即逝,消失在眼前,“如夢如幻。”

《雨巷》表面上講的是抒情主人公對他在雨巷遇到的“丁香姑娘”甜蜜而又悲傷的感情,希望能再次遇到這個“丁香姑娘”。但實際上,《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只是詩人創造的壹個象征性的意象。這個飄如夢幻,悲如丁香的姑娘,不過是詩中抒情主人公內心的幻覺罷了。少女“丁香”由景而生,隨景而生,構成了這首詩朦朧神秘的氣氛。

“丁香花”姑娘,如夢壹般憂傷迷茫,有著淡淡的模糊的光環;而她的象征意義可能被認為是對讀者的真實參照,她是詩人期待已久的美麗、高貴、憂郁的女孩。但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姑娘”看作詩人心中壹種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在生活苦悶時對未來的朦朧憧憬。

戴望舒的詩歌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贏得了婉約詩風的神韻,又受到法國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影響,所以他的早期詩歌普遍表現出孤獨、憂郁、苦悶的特點。雨巷就是這種情況。這首詩寫的是雨季江南壹條巷子裏的壹個場景。細雨中,“我”帶著落寞惆悵的心情,帶著微弱的希望,獨自走在壹條長長的偏僻小巷裏。

在《雨巷》中,我們看到這首詩所改造的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丁香”意象,在李商隱、杜甫、李靖的詩中分別出現過(“是丁香樹,春結始”——李商隱;“丁香身弱,亂枝猶墊”——杜甫;“青鳥不在雲中傳信,丁香在雨中空愁”——李靖)。

同時,詩中的油紙傘、悠長而孤寂的雨巷、丁香般的哀愁、搖搖欲墜的籬笆墻,體現了壹種具有東方審美情調的“江南杏花春雨”的古典文化傳統。

讀戴望舒的《雨巷》,總是難以忍受被帶入其中,仿佛時空在變,而我就在壹個隱秘的角落裏,見證了這無聲的邂逅。我走了這麽遠,只為在這江南寂靜的雨巷與妳擦肩而過。

還有《雨巷》所蘊含的朦朧美,這不足以只讓作者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全詩既體現了主題的晦澀,又體現了壹種音樂美。詩中連續的分支所造成的緩慢,仿佛是抒情主人公在前進,又仿佛是在原地徘徊,成就了詩難得的音樂美。

我們可以看到,詩的開頭是壹個長句:“我撐著油紙傘,獨自徘徊在壹條漫長而寂寞的雨巷”,分成幾個短句,押韻運用充分。此外,《雨巷》還運用了重復、真實、呼應等修辭手法,使全詩讀起來通順流暢。

正是因為這種朦朧美和音樂美,才成就了《雨巷》的高度藝術成就。《雨巷》也因此成為啟蒙初期中國新詩成功實踐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