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歐洲小說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麽,有哪些代表作品?急用,謝謝。

歐洲小說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麽,有哪些代表作品?急用,謝謝。

第壹階段: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歐美的發展。

從文學的角度看,19世紀是小說的時代;而歐洲小說在本世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現實主義文學運動在人間喜劇中的推動。

現實主義作家對反映復雜的現實生活有著極大的興趣和自覺。無論他們的創作聚焦於生活的哪壹面,選擇什麽主題,他們的關註點都不局限於個別人物或事件,而是試圖通過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來概括時代的面貌,描繪其“風俗”、社會階層和復雜的現實關系。

19世紀,在已經成為主要文學形式的小說中,從題材類型來看,家族小說和以年輕人的追求和命運為主題的小說最為突出。但對於現實主義作家來說,家庭從來不是孤立於社會生活之外的,而是人類生活中壹個非常重要而特殊的領域。家族小說描寫了這壹領域的各種沖突,其中巴爾紮克的《歐熱妮·葛朗臺》、狄更斯的《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和《莫泊桑的壹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9世紀家庭生活小說的流行,並不是因為作家想逃入家庭生活的避風港尋求暫時的心理安寧;反而是因為壹向溫情脈脈的家庭生活中各種觸目驚心的“戲碼”最能體現道德倫理和社會價值觀的巨大變化,從而成為作家描寫社會生活的絕佳視角。在這些小說中,社會生活既是家庭生活的背景,也是家庭內部各種矛盾和沖突的根源。

現實主義小說中的少年英雄不是遠離社會的沙漠英雄,以他們的命運為題材的小說甚至比家庭生活小說更引人註目。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如《幻滅》)、薩克雷的《名利場》、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福樓拜的《情感教育》(其副標題是《壹個年輕人的故事》)等許多作品都堪稱這方面的代表作。在這些小說中,作者揭示了那個社會的道德真相以及它是如何扭曲和毀滅年輕壹代的,或者突出了年輕人與社會的對立,以反映社會的黑暗和對人的壓迫。追求出路和幸福的年輕人,要麽擦幹自己最後壹滴純潔的眼淚,遵從社會的道德,走向繁榮,要麽不屈服於社會,被社會窒息、扼殺。

卡門·斯蒂爾斯

可以說,在現實主義小說中,從最真實、最平凡的日常家庭生活,壹個人的命運,到社會歷史的巨變,主角們在各種社會漩渦中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秘密,都得到了清晰的體現。強烈關註當代社會生活,深刻理解個人命運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各種社會矛盾,內容豐富等。,使19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說從根本上成為社會小說。在這方面,托爾斯泰的不朽作品堪稱典範。

法國現實主義文學

法國是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司湯達(1783-1842)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創始人。他善於從政治角度把握社會。出版於20世紀20年代的《拉辛與莎士比亞》(1825)第壹次闡述了現實主義創作的原則。1830出版的小說《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大多數早期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都經歷了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轉變,如雨果、司湯達、梅裏美和巴爾紮克。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以其廣闊的社會圖景、獨特的藝術形象和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著稱。在《卡門》劇照的內容上,主要集中在城市富裕平民與沒落貴族的矛盾,以及普通市民的虛榮心。

巴爾紮克(1799—1850)是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作家。他善於從經濟角度把握社會。他的龐大系統工程《人間喜劇》是世界文學史上壹座巍峨的豐碑。

司湯達(原名亨利·貝爾)於1783年出生於格勒諾布爾。司湯達的作品不多,包括長篇小說《哈曼斯》、《紅與黑》、《呂西安婁煩》(又名《紅白》)和《巴馬寺》以及壹些短篇小說。其中,《紅與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法國現實主義的第壹部成熟作品。

簡愛

梅裏美(1803—1870)是19世紀法國文學史上最具藝術氣質的作家之壹,也是莫泊桑之前法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他的主要創作成就是為數不多的20篇短篇小說之壹,幾乎都是代表作。最著名的是卡門和高。

福樓拜(1821—1880)是19世紀中期繼巴爾紮克之後法國最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以“客觀淡泊”的美學原則和嚴謹細膩的藝術風格,在法國文學史上獨樹壹幟,為後來的自然主義和唯美主義鋪平了道路。

福樓拜壹生寫了八部小說。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1856)、《薩朗博》(1862)、《情感教育》(1869)、《聖安托萬的誘惑》(1874)等。他是壹個創作態度非常嚴謹的作家,他信奉古典理論家布瓦洛的格言:“詩是流暢的,但很難寫”。他對作品進行了周密的考慮,在結構、語言、意境等方面下了苦功,力求完美。外科醫生的家庭環境培養了他的實驗傾向;對藝術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了他精致、嚴謹、明朗的藝術風格。

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期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在文壇上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1880年《羊脂球》的出版使他壹舉成名。聚集在左拉身邊的幾位自然主義作家發表了以普法戰爭為主題的《梅塘之夜》,其中《羊脂球》是最好的壹部,福樓拜稱之為“布局、喜劇和觀察的傑作”。成名後,莫泊桑有機會涉足上流社會,這開闊了他的眼界。從1883開始,他寫了關於上層社會的小說:生活(1883)、貝爾阿米(1885)、溫泉(1887)和皮埃爾與讓(1887)。

英國現實主義文學

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並在20世紀40-50年代進入繁榮期,出現了壹些傑出的小說家,如狄更斯、薩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蓋斯凱爾夫人。此外,還有奧斯汀、艾米莉·勃朗特、喬治·艾略特等有影響力的作家,他們的作品為19世紀中期英國文學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查爾斯·狄更斯出生於英格蘭南部的壹個港口城市樸次茅斯。查爾斯·狄更斯出生兩年後,全家搬到了倫敦。在倫敦住了三年後,全家搬到了查塔姆。狄更斯是在查塔姆開始上學的。他父親有壹些書,雖然數量不多,但有《湯姆·瓊斯》、《韋克菲爾德牧師傳》、《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蘭登傳》和《小泰山》等好書。年輕的狄更斯不止壹次讀過這些書。至於這些書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從他後來的小說創作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從1857年,查爾斯·狄更斯45歲,正是他創作和社會活動的全盛時期。他幾乎每兩年就出版壹部有影響力的小說,如《DombeyandSon1848》、《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1850)、《荒涼山莊》(1853)、《艱難時世》(1999)。

簡·奧斯汀(1775—1817)是18世紀向19世紀過渡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作家。在她42年的人生中,留下了六部小說:《傲慢與偏見》(1813)、《愛瑪》(1815)、《理智與情感》(1811)。這些小說的主題都來自英國農村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但作者善於從這些世俗的生活瑣事和社會狀況中發現嚴肅的道德主題。幽默諷刺的藝術手法使作品清新深刻,回味無窮。這是奧斯汀對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傑出貢獻。奧斯汀的代表作有《傲慢與偏見》和《愛瑪》。兩部小說都是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農村風俗和社會心理,揭示了18年末到19年初英格蘭農村生活的閉塞。

薩克雷(1811—1863)是與狄更斯齊名的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繼承了斯威夫特和菲爾丁的現實主義傳統,在為數不多的幾部小說中,運用諷刺手法塑造了大量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成為“當代歐洲作家中的壹流天才”和“壹個犀利無情的諷刺作家”。他出色的諷刺能力,對社會醜惡的尖銳抨擊和諷刺嘲諷的幽默風格使他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壹。她是壹位具有文學才華和藝術魅力的女作家。她壹生寫了四部小說:《老師》(1846)、《簡愛》(1847)、《雪莉》(1849)、《維萊特》(1853),描寫了普通市民知識女性的命運和奮鬥。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因其唯壹壹部小說《呼嘯山莊》(1847)而聞名於文壇。小說描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女友凱瑟琳之間的奇異愛情,以及他變態的復仇性格。通過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痛苦而曲折的愛情經歷,展現了人性的扭曲與回歸以及愛與復仇的主題。

受易蔔生的影響,蕭伯納(1856-1950)堅持藝術應該反映迫切的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思想。他認為戲劇是“思想工廠”,舞臺是“宣傳平臺”,由此開始了他的戲劇創作。他從1892年發表第壹個劇本到1950年去世,壹共寫了51個劇本。

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

拿破侖戰爭後,西方民主思想和西方文化吸引了俄羅斯人,俄羅斯文學開始繁榮。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尼古拉·果戈理、別林斯基、岡查羅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奧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等被譽為“閃耀群星的偉大名字”的文學巨匠。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形成的時間比西歐國家稍晚,但發展迅速,成果斐然。在法國現實主義文學達到高潮的20世紀40年代,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剛剛形成。在法國文學批評力量開始減弱的五六十年代,俄羅斯文學發展迅速,並在六十年代達到頂峰。

普希金(1799-1837)是俄羅斯傳統進步文學的集大成者,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抒情詩充滿了浪漫主義和俄羅斯民族生活的情調。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多余人”形象的開創者。他作品中俄羅斯文學的民族特色和語言風格開創了俄羅斯文學的新時代。

萊蒙托夫(1814—1841)是十二月黨詩人、普希金的直系傳人。在他短短的27年裏,寫了400多首抒情詩和壹部小說——《當代英雄》(1840)。小說主人公畢對貴族社會空虛的生活深感不滿,但他只有油畫所反映的19世紀歐洲社會狀況的非凡才能,缺乏人生目標,所以他玩命,浪費生命。萊蒙托夫用畢·喬林的日記寫出了俄羅斯文學史上又壹個“多余人”的自知之明,開啟了俄羅斯現實主義小說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寫。

美國現實主義的代表馬克·吐溫

費多爾·米哈伊洛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紀中後期傑出的俄國作家。1866出版的《罪與罰》為作者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卡拉馬佐夫兄弟》出版於1880,是作者哲學思想的總結,被稱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小說。有作家評論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壹生致力於研究人與神的關系,經常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搖擺,在神性與魔幻的兩極之間穿梭,直到60歲,終於寫出了《克拉瑪依兄弟》,在人類精神領域立下了壹座高峰。”

托爾斯泰1828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茲(今圖拉小金區)文縣賈斯納·波利亞那。他的家族是壹個貴族家庭,其血統可以追溯到16世紀,他的遠祖從彼得壹世開始被封爵,1855 11進入彼得堡文壇,他的著名作品是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和《少年》(1857),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主張“道德修養”。從中篇小說《壹個地主的早晨》(1856)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派貴族的立場上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白芨莊園實驗失敗的過程。

托爾斯泰從1863年到1869年寫下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他創作過程中的第壹個裏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的關系為主線,展現了當時俄羅斯從城市到農村的廣闊社會生活圖景,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間的壹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抗擊拿破侖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羅斯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鬥爭精神。這部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生動。它是壹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征的傑作。從1873到1877,經過12次修改,完成了他的第二部裏程碑式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

1865到1914的美國文學,在美國文學史上被稱為現實主義時期。這壹時期的美國文學是美國精神的表現,尤其是美國小說。現實主義是對浪漫主義的反應。正視現實,而不是白日做夢。現實主義文學為現代主義文學鋪平了道路。

馬克·吐溫筆下內戰後的美國社會為現實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內戰到第壹次世界大戰的50年間,美國歷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宗教。這壹巨大變化徹底改變了美國社會的性質和觀念。新生代作家不滿足於老壹輩的浪漫主義,有了新的創作靈感。他們對現實生活有著濃厚的興趣,試圖解釋生活的方方面面,崇尚客觀真實,摒棄主觀偏見、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人們的興趣現在已經轉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已經註意到了現實的殘酷和骯臟,並直接描述了階級鬥爭。這時,作家們已經能夠描寫人物在各種條件或環境下的反映,描寫遠西人、新移民和工人階級的鬥爭。這些作家受到讀者的歡迎。這種關註現實生活的創作傾向形成了現實主義時期的美國文學。

這壹時期提出“三個代表”思想的作家有威廉·丹·豪威爾斯、亨利·詹姆斯和馬克·吐溫。科學家們真實地描繪了美國的風土人情,鄉土氣息濃厚,挖掘了人們的內心生活。他們忠實地記錄了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東部的生活,包括邊疆地區、村莊、城鎮和即將消失的喧囂城市。有本土英雄,有美國女孩,有生活所迫的中產家庭,有商人,有心理復雜的市民。總之,他們在題材、技巧和風格上為後來的現實主義文學樹立了榜樣。的第二階段.............................................................................................:20世紀歐美的發展。

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在二十世紀產生了許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20世紀,歐美國家的現實主義文學普遍有了較大發展,在整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處於基本平衡的態勢,而不是像19世紀那樣,某壹時期某壹兩個國家處於領先地位的成就。綜合來看,19世紀進步較大的法、英、美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壹改落後面貌,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東歐、南歐、北歐湧現出許多著名作家。在拉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文學的第壹縷曙光來自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世界文壇引起巨大轟動的“文學大爆炸”也是現實主義文學奠定的基礎。

東歐的現實主義文學

東歐現實主義文學與國家利益和民族命運息息相關。捷克作家雅羅斯拉夫·哈塞克(1883-1923)在政治諷刺小說《好兵帥克》(1920-1923)中批判了奧匈帝國的沈默行為,塑造了代表捷克民族精神的善良、樂觀、不屈的普通人帥克。另壹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寫了壹系列風格獨特的小說,表現了捷克人民失去生存自由和國家主權的極度悲傷和痛苦。波蘭女詩人維斯拉瓦·希姆·博爾斯卡(1923 I)擅長將深刻的哲理置於作品的字裏行間。她的詩,從呼喚壹個雪人(1953)到結束和開始(1993),都是著眼於表達人類在自然和歷史中的內涵。

南歐和北歐的現實主義文學

描寫古代家族興衰的史詩作品和表現反法西斯題材的作品最為成功。挪威作家克努特·哈姆森(1859-1920―l922)的《大地的果實》(1917)和西格裏德·溫塞特(188-1949)的克裏斯汀(。

拉美的現實主義文學

拉丁美洲的現實主義文學與該地區的民族民主革命鬥爭同步發展,在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蓬勃發展並取得巨大成就。墨西哥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有馬裏亞諾·阿祖拉(1873-1952)和奧凱·塔維亞烏·帕斯(1914-1998)。前者的《底層人民》(1915)再現了墨西哥民主革命的歷史,描寫了被壓迫農民爭取土地和自由的鬥爭。後者的太陽石(195)歌頌了古代文化的輝煌,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

巴勃羅·聶魯達(1904-1973),智利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偉大的民族詩人,是拉美詩壇最璀璨的明星之壹,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197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米蘭。昆德拉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1929 I)將幽默視為表達荒誕的壹種形式,將反諷視為解剖人生的有力武器,以輕松、隨意且常帶戲謔、幽默、嘲諷的筆調書寫悲劇內容,展現了超越狹隘的絕對無條件肯定人類存在的智者洞見。他的小說曾在20世紀20年代初引起全世界的關註,當時在文學界出現了壹股被稱為“昆德拉現象”的熱潮。

現實主義文學——社會主義概述

這壹術語及其定義是在1932年至1934年蘇聯文藝界討論創作方法時,由作家和理論家提出,並經斯大林同意後確定的。關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定義,1934年全蘇第壹次作家代表大會通過的《蘇聯靜靜的頓河作家協會章程》中有如下表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蘇聯文學和蘇聯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出發,真實地、歷史地描寫現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相結合。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保證藝術創作具有特殊的可能性,以充分發揮創作的主動性,選擇各種形式、風格和流派。”

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直接相關的是無產階級文學。自從無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歷史舞臺,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就開始了。英國憲章派詩歌、德國無產階級詩歌和法國巴黎公社文學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端。總的來說,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形成於20世紀初,即1905俄國革命之後,始於高爾基《母親與敵人》的創作。19世紀的無產階級詩歌,包括波特爾的巴黎公社文學,只是無產階級文學的萌芽,不能算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雖然科學社會主義在19世紀中期已經形成,能夠科學地論證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性,但這壹時期的工人運動才剛剛開始。那些與工人運動有關聯的作家和藝術家,因為工人運動本身還不成熟,所以他們還無法描繪出與工人運動有關聯的整個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廣闊的現實圖景。要實現這壹點,只有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團結起來的千百萬人行動起來。換句話說,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成熟階段相聯系的。只有在第壹次俄國革命時期才有這次革命的情況和特點。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是在第壹次俄國革命的高潮中成熟的。這部作品有著深厚的現實基礎。作者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指導,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展現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廣闊圖景,清晰地展示了這場革命的未來前景,通過對革命者的藝術形象的描寫,揭示了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革命洪流,樹立了社會主義事業必將為工人贏得勝利的信念。在這裏,高爾基用不同於以往藝術家的方法來解決新時代對藝術提出的新問題,《母親》的出現標誌著世界藝術史上壹個新時代的開始。高爾基被公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十月革命的勝利為藝術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雖然在革命勝利初期,蘇聯文藝界出現了許多具有不同思想傾向的文學流派和文學團體,但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文學中出現了壹大批具有相同思想和藝術傾向的重要作品,如塞拉菲莫維奇的《劉鐵》、富爾曼諾夫的《恰巴耶夫》、葛拉特科夫的《水泥》、馬雅可夫斯基的《列寧與好!法德耶夫的《毀滅》,肖洛霍夫的《沈默的頓河》(上、下),潘菲洛夫的《磨刀石農場》,還有托爾斯泰、列昂諾夫、費丁等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繼承和發展了高爾基創作《母親》的基本原則。他們在忠於現實的基礎上,力求對真實事件進行全面的歷史描寫,對新事物表現出熱情,這些特點成為蘇聯文學的主導趨勢。塞拉菲莫維奇的《劉鐵》中譯本的封面。從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開始,許多蘇聯作家和理論家開始關註這些在創作實踐中日益成熟的經驗,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無產階級現實主義、傾斜現實主義、社會現實主義、英雄現實主義等許多不同創作方法的口號。其中“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的理論家們大力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創作方法”,將哲學概念直接運用到藝術創作中。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壹切進步作家的旗幟,中國人民的文學正在這面旗幟下前進。正如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壹個組成部分壹樣,中國人民文學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壹個組成部分。

第三階段:現實主義文學——新現實主義

二戰後意大利電影文學領域出現的流派。新現實主義是抵抗運動的產物,反映了這壹運動的理想和要求。是壹群經過反法西斯鬥爭洗禮的進步文藝工作者。思想大旗是爭取社會進步、民主平等,藝術節目是忠實反映歷史的真相和所面臨的現實。新現實主義文學從誕生到衰落,歷時十余年。

它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反映反抗運動和南方問題,像壹條紅線壹樣貫穿早期新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們通過經歷墨索裏尼統治下的“黑暗二十年”或參加反法西斯鬥爭,熱情地描寫意大利人民反抗法西斯和德國納粹侵略者的史詩般的鬥爭(維加諾:《安妮絲之死》,1949),無情地揭露和鞭撻法西斯殘害善良人民的滔天罪行(普裏莫·萊維:《如果這是壹個人》,以巨大的現實力量揭露意大利南部驚人的貧窮落後(卡洛·萊維:《基督留在伊波拉》,1945);反映南方農民對土地的爭奪及其政治意識(Iovine:神聖的土地,1950;伯韜:天紅,1947;強盜,1951)。另壹方面,早期的新現實主義作品也存在壹些不容忽視的缺陷。作家無法正確深刻地理解自己所描述的事實,缺乏對事實本身的藝術概括和揭示。他們提問犀利,卻找不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更談不上解決,所以往往表現出小資產階級意識和悲涼情緒。

這些作品的基本特征是人道主義思想和寫真實的創作原則。新現實主義者充滿了真摯的愛情和同情,描寫了失業者、無家可歸者、貧農和公務員等善良弱小的小人物。他們為了得到壹片面包,壹片土地,與命運抗爭,但都以失敗告終,他們的美好追求白費了。編劇們大聲疾呼,憤怒抗議小人物的遭遇。這些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勞動群眾與資本主義社會嚴峻現實的深刻沖突和對立,揭露了整個社會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灰暗景象。